【巅峰】“妈妈”冠军卫冕记

比赛进场时,傅国义对冼东妹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站在这里,就证明你成功了。”他把调子降了下来,不提什么“妈妈冠军”。

责任编辑:傅剑锋 实习生 王霞

“妈妈”冼东妹,奇迹般地在本届奥运会成功卫冕柔道冠军。
其中的甘苦非常人能想象。她刚生完孩子那会儿,参加训练的第一道坎是自然退奶,曾痛得她半个月内夜不能眠。
第二道坎是减重,每天穿减重服上训练课。衣服“不透风,像风衣”,汗流得让她几乎虚脱。
第三道坎是恢复体能,刚开始练实战,与初来乍到的运动员对摔,她都无法取胜。
但她都捱过来了。在本次比赛前,她的心理压力曾大到去看心理医生,但她也挺过来了。她靠什么战胜这一切?

“妈妈”冼东妹,奇迹般地在本届奥运会成功卫冕柔道冠军。

“慧慧,戴上这个。”在奥运村运动员房间,冼东妹拿出奥运金牌逗女儿玩。

8月10日,冼东妹获得本届奥运会52公斤级柔道冠军,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冠军的妈妈运动员,也是她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后的成功卫冕战。

夺冠次日,她就让丈夫刘波带着只有一岁七个月的女儿从广州飞到北京。

女儿兴致勃勃地玩着金牌冼东妹笑了:“慧慧,给妈妈戴上。”女儿很乖地给冼东妹戴上,趴在妈妈腿上,露出满足的笑。

冼东妹告诉站在一旁的南方周末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她和女儿呆在一起的时间,少得能用指头数清楚。那时想念女儿,就在训练之余通过电脑视频看女儿。有一次回家,女儿竟然认不出妈妈了,惹得冼东妹哭了。包括这次来北京,两个小时后,女儿才和她熟络起来。

“妈妈”出山
退役的冼东妹过上了安静日子,广东省体育局那边却不宁静,各路人马游说冼东妹出山……

2007年5月,冼东妹出现在广东省竞技体育训练中心柔道场馆,身份由教练员变为运动员。这种转身,在她的运动职业生涯中,已有过四次。这一次,还增加了一重身份——“妈妈”。四个月前,她刚生下女儿刘佳慧。不过,她没穿道服。

由于生育,冼东妹的体重比标准超了23斤,并且两年未训练。离国内、国际的系列选拔赛只剩三个月。三个月的时间,不长,但事后看来,恰巧够让她减重、恢复体能、上训练强度。

恰巧的还有女儿出生的时间。晚十天半个月,冼东妹都可能功亏一篑。有趣的是,2005年她退役时,教练傅国义曾开玩笑:“要想出来,算好生孩子的时间。”那时,他也没想到让洗东妹备战北京奥运。

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52公斤级柔道冠军的次年,冼东妹拿下十运会冠军。她得以完美谢幕,退役当教练。

冼东妹过上了安静日子,广东省体育局那边却不宁静。教练傅国义认为她有实力参赛北京奥运,但必须提前动员,留够恢复时间。2007年4月,在广东省党代会上,广东省体育局局长杨廼军开始游说。初时,她当是戏言。随后,杨廼军、肇庆市市长(冼家乡四会市属肇庆)、广东重竞技体育训练中心主任等人先后借慰问的名义到家里探访。

洗东妹有点心动。除了体重增长,她感觉自己身体状况尚好,加之奥运在家门口举办,想挑战自我。“没有体育局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所以)服从组织安排。”她也想报恩。

虽然有了决定,冼东妹还得征求丈夫刘波意见。刘波并非传言中她曾经的陪练,而是1998年入选国家队柔道男队,两人从那时起相识、相恋。刘波理解卫冕奥运对运动员的意义,表示支持,但指出了面临的实际困难。

这些困难,冼东妹已经掂量过:“首先把过程做好,结果自然出来。结果不是想出来的。”

 

炼狱般的恢复路
汗像细水流一样沿着手指、脚脖淌下来。有一两次,她几乎虚脱过去

用炼狱来形容冼东妹恢复期所经历的三个月,一点不过。

刚生孩子的冼东妹,面临的第一道坎是退奶。本来可以通过打激素来退奶,但她怕引起兴奋剂问题,只能辅以吃麦芽糖、喝中药来自然退奶。本来她乳汁多,慧慧都吃不完。乳汁突然不能正常排溢,乳房变得又胀又痛。这种痛,让人难捱。白天还好些,通过运动、陪女儿玩耍,可以分散注意力。晚上则经常难受得失眠,实在撑不住,就挤一点乳汁出来。但是乳汁一挤,又会促使分泌。半个月后,乳房才恢复正常状态。

为了尽快减重,冼东妹每天穿减重服上训练课。减重服是塑料的,“不透风,像风衣”,只露头、手指、脚出来。5月,广州进入夏季。在2小时的课内,汗像细水流一样沿着手指、脚脖淌下来。有一两次,她几乎虚脱过去。

柔道是“你死我活”的对抗赛,要求全身心的投入,运动员得具备百米运动员的爆发力、体操运动员的灵敏和举重运动员的力量。有了体能才有可能。两年未练、32岁、生了孩子,体能成了冼东妹最大的障碍。退奶和降体重使她的体能恢复得慢。刚开始练实战,与初来乍到的运动员对摔,她都无法胜。

虽然傅国义在冼东妹复出时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自己掌握着看”,但退奶、减重和恢复体能不可能稍有松懈。“三种痛苦,一起来,谁能受得了?”刘波说。

冼东妹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刘波就帮她按摩。她也哭过两回。

但不久,她就向傅国义要求穿道服。

冼东妹认为这段时间最难的是7月上强度。那时每周只能周三、周六晚回家。比赛一局打5分钟,训练实战时一局打10分钟。上一天量,年轻运动员第二天就恢复了,但她得两天。“看着她累得爬不起来哭,我也想跟着哭。”老队友鲁敏说。

旧伤也开始来为难冼东妹。连打一周,左膝就肿了。1998年八运会前,她左膝有伤,为了参赛保守治疗。拿了冠军,但伤势恢复,不得不手术,打了2枚钢钉固定膑骨。连续上强度就容易使关节内循环不好,积水,导致疼痛。上强度要练一周跳远,右膝也痛了起来,这一部位曾在亚运会赛前受重伤。拿冠军后摘除了半月板。半月板起缓冲作用,跳远使关节长时间受冲击,也带来伤痛。

这期间广州很热,练完下来,冼东妹不想吃饭,歇一两小时,还是没有食欲,只能喝点粥和水。这种状况持续了三周。好在有科研跟踪,一周两三天做一次测试,及时补充营养药物,身体机能还可以,只是血色素低,正常12至13,她下降到10多一点。“她脸色不好,一看就很疲累。大家心里犯嘀咕,这样下去很危险。”队友鲁敏说。

但是冼东妹挺住了。吃得苦,是她的性格特点。鲁敏记得,那时训练完后其他人都走了,只有冼东妹还加班练习。

这种吃苦精神,是冼家的传统。冻东妹生于广东四会的农村,冼家六口人十多亩地。父母为了要供两个哥哥和她读书,还去开荒,每天忙地里的活。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冼东妹就洗全家人的衣服、干家务活。四年级就跟着大人,翻两座山去砍柴。

所以当她被启蒙教练选进四会市业余体校练摔跤,每天被摔得鼻青脸肿也没退缩过,虽然才12岁。妈妈说“练了体育,可以到城市,发展更大”,看到父母的辛苦,她深信不疑。

这次复出,比之前难度大得多。“这是一种过程,往前走就挺过去了。拐弯就是另一种情况。必须经过,不然不会有结果。”她说。四次复出的经历,使她将克服困难视作攀登高峰。

柔道比赛是斗智斗勇,光出汗没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的这个信条常被小队员反驳:“我付出也没收获。全世界就你一个冼东妹。”她纠正道:“我觉得你的努力不够,你只是出力了,但没去思考东西。”她说的耕耘包括了智慧。

有了智慧,就懂得在比赛中利用对方的漏洞、力量。这些教练很难指导。两个人都很强的时候,必须抢先0.01秒,先做得出来。

不过,智慧并非天生,也是刻苦学来。队友鲁敏记得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晚上其他人出去玩,而冼东妹像平时一样,很少出房间。她写训练日记,看技术录像带。这些,都没人要求。她还喜欢看名人自传,电视里的成功人士讲自己的经历,看他们如何面对挫折、失败。

早操跑12圈,上午练三四个小时,下午练8到10局,只适合于2000年前的冼东妹。现在她就算想做,也做不到。于是,她在提高训练质量上动脑筋。而傅国义是个反对魔鬼式训练的教练,也提倡针对个人特点进行训练。如此,她得以事半功倍。

 

奥运前夕的冲刺
每天高频率、高强度的对抗,冼东妹身体状态有些不太好。一次,对打的小队员噼呖啪啦地就将她摔在地上了

标志冼东妹迈向奥运的是2007年8月1日的全国冠军赛。比赛在增城,是国内奥运选拔系列赛的第一站。此时,她已成功减掉23斤。

第一场比赛,冼东妹打得很辛苦,外人看起来她很紧张,自信好像不是很足。但到争冠亚军时,她已经完全放得开,全是“一本”,轻松赢得冠军。这个结果令所有人吃惊。“再有实力,休了两年,谁也不敢保证啊。”队友鲁敏说。

到第二、三站,教练和队友们就不再提心吊胆,像过去一样,看得很踏实。

奠定基础的是辽宁站。对手是东道主,也是世界冠军。平时两人较量,经常是对方领先。这次比赛,教练傅国义认为主要打的是心态:“一般越在家门口,压力越大,她的领导、父母、男朋友都在现场。而平时比赛是内部竞争,她无心理负担。客场,反倒无负担。”果然,冼东妹赢了。她入席奥运,变得没有争议。

接下来是拿奥运入场券的欧洲系列赛。法国、匈牙利,连拿冠军,远远超过预期。以至今年2月回国后,一些领导乐观地说不用练了。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练根本不可能。到进入奥运冲刺阶段的5、6月,真正的强化训练来了。每天十局的实战训练,上、下午都打,而且是跟国家男队打。那些男队员都是级别比冼东妹高的,有的高10多公斤。她经常脸上有青淤,小腿迎面骨带伤。这期间,广东体育局局长杨廼军来看望过她。一看见他,她不由地突生委屈,忍不住哭了。

每天高频率、高强度的对抗,冼东妹身体状态有些不太好。一次,在她毫无反应和感觉时,对打的小队员噼呖啪啦地就将她摔在地上了。之前当教练时,都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她感觉很没面子,憋得气都上不来。傅国义过来,给她掐脉搏。她把手一甩,扔下一句“不用了”,掉头走出训练馆。带她10年,傅国义从没见过她这样,以为是因摔不了人而急躁得发脾气。其实,她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哭。等她到门口,在无人处坐下来,冷静了下来。“这很正常,状况不好而已,没事。(刚才)太不应该。”她自我安慰。然后,她起身,折回,向傅国义道歉,继续训练。

这种无牵挂的训练,得益于丈夫刘波和女儿慧慧的支持。为了不给冼东妹添乱,没有车的刘波每天中午从郊区的单位赶回市区的家里,给女儿做饭吃。女儿慧慧也非常争气,“身体健康,不哭不闹”。

不比赛时,他们一个月能见上一面,你来或我往,呆上两三天。其他日子,靠中午和晚饭时的短信联络。像例行公事,她问丈夫女儿吃了什么,身体怎样,丈夫回复她总是“你安心工作”。隔上几天,她就在电脑视频前,和他们见上10分钟,稍解相思之苦。

赛前压力太大找了心理医生
你已经完成任务了。站在这里,就证明你成功了

赛前定位常让运动员压力倍增,尤其此次北京奥运会,他们给冼东妹的定位是“要卫冕”。

这让傅国义担心冼东妹的心理压力。他回忆起日本选手井上康生。他在雅典奥运会前,没输给过一个对手。结果站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压力太大,连输两场。面向观众,他哭了40分钟。

能上到奥运会这个舞台,到最后比的是心态,技术往往相差不远。心态平稳,是冼东妹最突出的优点,也是选中她的重要因素。饶是如此,傅国义还是不放心。对赢过她的对手,不能再有些许闪失。而输给她的对手要报仇,更不能小视。傅国义分别制定出赢分、输分和相持状态下的三种战术。这些状况果然后来全部遇到,傅国义押题全中。

焦点中心的冼东妹压力很大,一度找过心理医生。“为什么领导认为你行,因为你的实力证明了。三次国内,三次国际。国内两个世界冠军,你也赢了。”医生说。

进奥运村后,柔道队领导熊凤山也发现她心态不稳,也找她聊:“这跟世锦赛没有不同,只是形式不一样,是一个更大规模的世界性比赛。”这话给她减了压,增加了她的信心。

比赛前一天晚上最后称重,冼东妹刚好51.9公斤。傅国义心里稳定了一些。这一晚,冼东妹早早休息了。而傅国义和领导们开会开到夜里一点多,分析战情,想做到万无一失。

8月10日,鲁敏和队友们六点就起来,送冼东妹和傅国义前往北京科技大学的比赛馆。比赛进场时,傅国义对冼东妹说:“你已经完成任务了。站在这里,就证明你成功了。”他把调子降了下来,不提什么“妈妈冠军”。他担心牵扯进很多东西,比如胜利后的岗位、庆功等,运动员的脑子就乱了。

当日12时,比赛开始。傅国义一度觉得场上形势很悬,非常紧张。但又怕被冼东妹看到,受到影响,便做出挥拳打击状,让观众觉得胜券在握。当天晚上,冼东妹终于战胜强硬的对手、2006年多哈亚运会冠军朝鲜选手安金爱。她卫冕成功了!

这一刻,傅国义流泪了。他管它叫奖励之泪,以别于雅典奥运会之泪。那时,他担心冼东妹从台上跳下来,加重腿伤。鲁敏等10个队员在比赛场馆也流泪了。在广州,刘波面对电视,流泪了。

这一刻,冼东妹情难自禁,泪水夺眶而出,那是一名运动员、妻子和母亲的眼泪,百味杂陈。

现在,冼东妹不再提退役的话题:“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什么事都不能说得太死。”言语中颇多豪气。

“再累,看见女儿,她的活力就出来了。”这是队员鲁敏眼中的冼东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