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120帧眩晕挑战了什么?

随着《双子杀手》上映,中国观众看到了李安在高帧率3D数字技术上的持续探索,但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甚至比《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国内外口碑分化更激烈。支持者称赞李安对数字技术的运用革新了观看影像的方式,批评者直指电影故事的乏善可陈,但双方都指向关于电影的本质问题之一——我们通过电影究竟在看什么?

责任编辑:邢人俨

《双子杀手》中,演员细致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在一系列连续的追逐和打斗戏码中得以同时呈现。3D/4K/120帧技术,在保证清晰度和空间感的同时增强了影像运动的流畅与顺滑。 (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1月7日《南方周末》)

随着《双子杀手》上映,中国观众看到了李安在高帧率3D数字技术上的持续探索,但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甚至比《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国内外口碑分化更激烈。支持者称赞李安对数字技术的运用革新了观看影像的方式,批评者直指电影故事的乏善可陈,但双方都指向关于电影的本质问题之一——我们通过电影究竟在看什么?

综观电影史,任何一次媒介技术的革新都会使电影观看的形态发生变化。自电影进入数字时代以来,数字特效带来的视觉魔法愈加梦幻,却也越来越“真实”。2009年,詹姆斯·卡梅隆制作了当时规模最大且技术最先进的3D电影《阿凡达》,此后,3D电影便进入了好莱坞电影的主流生产线。如果说3D技术带来观看的空间沉浸感,4K实现了更高的画面清晰度,那么在此基础上的120帧,就是在保证清晰度和空间感的同时增强了影像运动的流畅与顺滑,进一步加深了虚拟的“真实性”。

我无法确定这种“真实性”对大多数观影者的冲击如何,但两个朋友的体验令我印象深刻:一位从事机器人编程的朋友在观看4K/3D/120帧的《双子杀手》时,忍不住阵阵眩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