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辑】寻访美丽岛的文化地标

老死台湾的诸位“国宝级”的文化人,钱穆、林语堂、胡适、张大千,正是他们这种文化意义上的“衣冠南渡”,塑造了台湾独特的人文气质。他们生前的居所、死后的墓园,成为台湾文化版图上历久凸显的地标。

1949年国民党政权渡海去台,是时社会最精英的人群,政客、将领、学人和商贾,亦随之流失。老死异乡的诸位“国宝级”的文化人,钱穆、林语堂、胡适、张大千,正是他们这种文化意义上的“衣冠南渡”,塑造了台湾独特的人文气质。他们与台湾土地的生死结合,亦使得他们生前的居所、死后的墓园,成为台湾文化版图上历久凸显的地标。

钱穆先生晚年有诗咏素书楼:“一园花树,满屋山川,无得无失,只此自然。”这是写境,也是人生境界的写照。这位望重士林的国学大师,晚年于此仍阅读、讲谈、著述不辍,生活朴素,物我两忘。


1967年钱穆先生与夫人胡美绮女士携手赴台,素书楼便是由胡女士亲自设计。

1967年,73岁的钱穆先生由港赴台,次年7月迁入外双溪素书楼居住。直至1990年6月1日迁出,前后22载。

钱穆先生1895年出生于无锡鸿声里七房桥。在其父辈时,钱家已是“五世同堂”的当地望族。钱穆先生少时多病,多亏其母悉心照料方才幸免于夭。钱母过世时,正逢抗日战争,钱先生远在成都,未能回籍奔丧,一生引为憾事。迁到台湾后,遂取幼时所居房屋的第二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