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死不得艺术干预自杀,从南京长江大桥开始

南京长江大桥一直被称为自杀者的“圣地”,自建成至今,外界盛传已有近2000名自杀者身亡。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王治寿

“当爱烟消云散,我剩下的只有忘情。”2008年1月6日下午,邱志杰在南京长江大桥拍摄浮雕,偶然发现了一行有颜体行书风范的书法,字体血红,沾上了厚厚的灰尘——这是大桥自杀者割破手指头留下的众多遗墨中的一个。当时邱志杰正在为自己的创作寻找灵感。在那之前7个月,同为画家的友人朱朱策划了一场题为《南京长江大桥》的展览,引起了邱志杰对这座大桥的兴趣,他想跳开大桥图像,挖掘大桥背后的故事,“考虑做一件关于大桥上的自杀者的作品”。

邱志杰割破了自己的手指,在遗墨旁边写下了一行新字,“马达加斯加的首都在哪里”。他把这句无厘头的话比喻成一个钩子,想用它“把自杀者从钻牛角尖的情绪中钩出来”。

此后,邱志杰开始酝酿“用艺术来介入自杀心理干预的治疗”。2008年7月8日,由邱志杰策划的系列展览《南京长江大桥自杀现象干预计划之一:庄子的镇静剂》在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开幕,展览持续到8月24日。8月29日,同一系列展览在新加坡泰勒版画院继续展出,名为《大桥·南京·天下》。展览的最后一站则选在了南京艺事后素美术馆,取名《炼狱》,邱志杰初步设想的展出时间是2008年10月1日——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段通车40周年纪念日。

一直对生与死的问题“很感兴趣”的邱志杰说,他想“为这座被奉为自杀者‘圣地’的南京长江大桥做点什么”。

“我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
1981年,在福建漳州一中读初二的邱志杰第一次遭遇了自杀。自杀者是学校一位年级主任的儿子,也是邱志杰的好友。平时天天打架。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十分粗暴,常常对其拳打脚踢,好脾气的邱志杰也跟这个父亲翻过脸。儿子离家出走便成了家常便饭。邱志杰说,好友最后一次离家出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了几天,大家在厦门海边的渔船上发现了他的尸体,服毒身亡,只留下一张纸条,写着“我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

为了弄清楚纸条背后的意思,邱志杰和几个同学成立了马克思阅读小组,认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我想他真正的死因还是家庭暴力,因为当时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好孩子的标志。”邱志杰说。他认为,这跟现在有些人跑来南京长江大桥自杀有一点儿相似,这些人失败了,他要在死的时候,找到一种承认。

邱志杰第一次直接接触南京长江大桥是1989年,坐火车从杭州去北京,途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