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在农村,为自己留住梦想

发自:南方周末

农村女性心里连着农田的根,但她们并不因此而狭隘。对她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田间地头,在于自我本身的价值。

她们将自己嵌入农村的真实样貌,也在用自己的力量让农村变得更好。

1.种田可以很轻松

“现在下地不用自己动手干活了。”

陈婷婷今年33岁,是射阳县最年轻的大农户,和丈夫一同经营着4千多亩良田和1家农药经销门市。从播种到收割,农田的经营均已实现机械化。

射阳地属江苏盐城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从小生长于此,陈婷婷熟悉田地的秉性。只要踏实劳作,丰收季节总能看到一片麦浪稻海,色泽金灿。

十五六岁的时候,陈婷婷帮父母干农活,一天可以摘棉花80斤。而同一时段,一个成熟劳动力的效率约是60斤。

“她手快,勤得很。”在丈夫眼中,家里的地板、桌面总是被陈婷婷擦得亮堂堂,摆放的东西也是整整齐齐。偶尔俩人闹得不开心,“她一生气就拖地”。到店里买东西的散客也常常惊讶,“不见一丝灰尘”,是县里其他门市比不上的干净。

跟刚结婚的时候相比,陈婷婷一家的农田面积已经翻了两番,经销农药的服务面积增至15万亩,女儿11岁儿子8岁,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情也多出好几倍。但对她而言,忙碌程度和生活压力并没有累加。

这得益于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更直接的表现是农业科技提供帮助。

十年前,陈婷婷和丈夫加上驾驶员,一共4个人,“200亩田根本顾不过来。”于是,她和丈夫商量着请短工来帮忙。

据悉,水稻的稻瘟病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达到40%~50%,甚至颗粒无收,使用药剂防治时需要抓住关键时期,适时用药。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短工并没有按照规定剂量调配,陈婷婷一家只好自己承担减产的后果,并更为意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

于是,陈婷婷和丈夫一起请来专业的农艺师,负责农田耕种,同时,在农用药的选择上,重视创新,严控质量。

效率和收成紧密相关。2019年,陈婷婷一家有了新收获:在1000亩田地里率先尝试科迪华农业科技在中国市场的首款大田作物杀菌剂——法砣®,出米率平均提高两个点,每亩地所增加的直接收益约120元。由此,陈婷婷家的“实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周围的种植大户也开始投入使用。

农民曹静生于70年代,对耕种劳作有着更深的记忆。“小时候到地里,没有机械化的工具,插秧,割麦子都是跟在哥哥姐姐学,边学边干。”遇到病虫害,一味按照土方法,抗风险能力极低。

创新方法、科学种田的理念日渐被重视,宾阳县水稻种植大户施仲梅相信:“种地可以管的轻松,吃的放心,卖的安心,高产丰产。”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丰富,是全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但当地的水稻受飞虱影响很大,“一般的药打三到四次都打不掉。”。2017年,飞虱病比往年更为严重,施仲梅在田里走来走去,却一筹莫展。在科迪华田间顾问的指导下,她尝试使用佰靓珑®杀虫剂进行防治。在当年的丰收季,施仲梅和农户们一起对比效果:唯独自己的田里没有出现飞虱。

个人种植200多亩马铃薯的李淑芳,也在主动找方法对付庄稼病害。她所在的河北承德市围场县坝下,历来是富饶的马铃薯产区。但2015年一场来势迅猛的晚疫病,让当地的种植大户措手不及。

晚疫病发生之前,打药需要经常下地,遇到连续雨天,晚上不敢睡觉,每天跑到地里检查,发现中心病株后就得立即清除。第二年,她担心再次遭到损失,于是主动找寻更好的解决方法,尝试用科迪华农业科技的增威赢绿®进行防治。

用药水平提升后,李淑芬减少了打药次数,但防效时间更长,且用药时间灵活,耐雨水冲刷,遇到连续雨天也不怕了。

现在,她的地已经是村子里的示范地块,全村的马铃薯种植大户也都开始用这种防晚疫病的方法。

2. 心里连着农田的根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 留在乡村的老人、儿童,以及照顾他们的妇女群体成为我们通常而言的农村“留守人口”。农民马慧娟曾在节目中勇敢表白,“我不喜欢土地荒芜,不喜欢村落变箫条,不喜欢越来越多的人一去不复返。所以我跟自己说,我不会丢弃我的土地。”同样的千千万万农村女性,她们来自农村,也留在了农村,心里连着农田的根。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从事耕种的人口中75%是女性。她们积极经营农事,全力扶持家庭培养下一代,从科学种植到创新发展,将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凝聚成果。

作为一家从陶氏杜邦拆分,主营种子、植物保护和数字化农业的公司,科迪华农业科技在2018年针对女性农业从业者开展调研,其中有两百名来自中国的受访者。数据显示,93%的受访者表示对所从事的农业工作感到自豪,有近31%受访者负责运营各类规模的农场。中国的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女性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力量和价值。

“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推动农村妇女权益的改善,唤起全社会对农村妇女的贡献和价值的广泛认可。”科迪华农业科技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杨淑红表示。科迪华农业科技的同事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农户,熟知大量农村女性的杰出形象:有通过艰苦探索战胜各类病虫害,连年创造高产声名远播的水稻种植能手;有白手起家,通过科学经营摆脱贫困,创造最美柑桔园的柑橘农场经营行家;有数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推广玉米种植技术,带领村民共同种植致富的基层带头人。正因如此,她坚信,维护性别平等,改善农村妇女工作环境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农村女性坚韧、好学、勇于担当的精神闪耀光芒。2019年11月12日,在中共建湖县委、建湖县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南方周末和科迪华农业科技联合主办的“她”乡力量公益计划在江苏盐城建湖县恒济镇启动,农村女性由此走向台前。对她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田间地头,在于自我本身的价值。

“她乡力量”公益项目中我们还发起了“最美农田”主题投稿,并选出了10幅作品展示出来,一起来看看那些美丽的农田掠影。

姓名:冯若均

照片简介:新疆麦田

姓名:凤凤

照片简介:我生长于浙江嘉兴,是很典型、普通的南方农村,小胖是北方人,你们懂得,是吃玉米、面食长大了,来南方闯荡之后就定居在嘉兴了。照片是我用普通的手机,随意的抓拍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也没有考虑什么画面构造,但是真实,原生态!再次祝愿所有人都能有个丰收的人生。

姓名:何乔

照片简介:青葱的稻谷映着蓝天,辛苦了一天的工人走在落日的余晖中,放松的姿态和谐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这是他们每天重复走的路,世代相伴的农田,是农村中最平凡最自然的写照。你听,他们还在笑咧。

姓名:老酱

照片简介:从青丝劳作到白头,也许这就是属于老两口的浪漫,这块农田见证了他们朴实的爱情。

姓名:刘建明

照片简介:河南卫辉田野风光

姓名:宋晓磊

照片简介:内蒙古的土豆地

姓名:孙月

照片简介:安徽歙县塔川秋色

姓名:游紫银

照片简介:故乡的稻田是记忆里最美的农田,一年多前回去了一趟随手拍下这张照片,是故乡还未成熟的早稻田,从田埂望去大片浓郁的绿色溢出了画框之外。远处几户老房子依稀可见,在这个荒村里,已经没有几户人居住,可是水稻依旧是茂密的,十几年前村庄的热闹他们就从不缺席,就像现在的他们在风雨里徜徉,等待随着季节流转直到遍地金黄的时节。

姓名:张文理

照片简介:六月,庆阳老家,刚收完麦子,收割机撒在麦地的麦草,有的人家选择放火烧掉,我和兄长打算把它们集中起来,用架子车拉回家备用。在黄昏中,为兄长拍了这张照片。

姓名:fennywei

照片简介:耀眼的秋天,赋予了收获,是耕种和秋收的喜悦,也是一种中国勤劳致富的传承。

(专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