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建设者,让世界看到向上的力量

发自:南方周末

“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三百余年前,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识》中给出了“唐人街”最初的名字。

恰如其名,唐朝让世界初识“东方古国”的强大与繁盛。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诗人王维曾以此书写世界各地使团到来的盛况。彼时,唐朝吸引大批外国使节与朝拜者,通使国家、地区近三百个。

这一时期,她作为世界交流、学习的中心,以领先于世界的制造业打开国门,向周边诸国以及遥远的西方输出精美的瓷器、丝绸等传统手工制品;她的文物深入中亚腹地,踏过大漠,漂过远洋,备受追捧,使“古代制造”的灿烂发挥出一个又一个高峰。

唐朝的繁荣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凝聚了每个建设者的辛劳与智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莫道谗言如浪深》中写下千古名句,不止告诫过去,更是勉励未来。

▲2007年9月,唐三彩在巴西东南部城市欧鲁普雷图展出,一名女子正在欣赏唐三彩雕塑。图/新华社

立以实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从古至今,中国建设者一直不畏艰辛,敢为天下先。

都市乡野、深山野墺、大漠孤烟、悬崖峭壁、无际深海……中国建设者的身影遍布中华每个角落,包括著名的无人区,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罗布泊。

这里年降水量不足3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4000毫米,极度干旱;这里曾经没有淡水、草木,没有丝毫生命的迹象,放眼望去只有大片无垠的白色盐壳似海水铺开。

1959年 ,中国科学院组成的新疆综合考察队第一次进入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地区,自此,中国建设者一批又一批来到这个“不毛之地”——他们眼中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是常与沙尘暴相遇窘境;是皮鞋穿了几天就因干燥而变形的尴尬;是除了梦想一无所有的咬牙坚持……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二十世纪末,建设者们终于发现罗布泊东北部“罗北凹地”的卤水钾盐矿床。

▲2019年8月15日,从空中俯瞰罗布泊盐池。图/新华社

“钾”是维持人体生命和植物生长的必要元素,硫酸钾则是化肥的重要品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国钾肥进口量不断攀升,价格也随之高涨,“罗北凹地”的发现提高中国化肥利用率的同时,减少进口依赖。

矿床分布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约二亿五千万吨,在建设者毫不动摇地坚持下,中国的“死亡之海”燃起了希望。他们在这片“死亡赛道”开辟道路,建立世界最大的现代化硫酸钾生产基地,在国际专家毫无头绪的背景下,自主实现技术和设备从零到世界顶尖水准的突破。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建设者终于踏过“死亡之海”,在灰白的戈壁间寻找到“生命之源”。2003年7月,“罗布泊”牌硫酸钾产品问世,这片盐碱地终于涅槃重生。

现在的罗布泊,远远便能看到现代化厂房和采盐船错落有致,一条条采卤渠徐徐淌出……

中国的发展映衬着建设者的每一步,他们精雕细琢的在时代长河中刻下自己的名字,他们永远拼搏、从不懈怠、吃苦耐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制造”的每一步都在书写奇迹,这四个字早已不限于“Made in China”的标签,而是伴随商品流通和信息化发展,建设者们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向上的力量——

13万名建设者通过5年奋战,在平均3000米海拔之上,铺就全长1118公里的“天路”青藏铁路,结束西藏无铁路的历史;在人迹罕至的雅砻江上,建设者们人工将5万吨重的15000根锚索固定在几乎垂直的岩壁中,这只是建成中国最高土石坝水电站“两河口水电站”的一小步;2万电力建设者与40万吨设备物资翻阅1500多公里,实现川藏电力联网,为四千米海拔的昌都、甘孜地区50万人送来“万家灯火”……

“中国发展的成就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靠什么人、什么国家恩赐施舍的,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汗水和智慧、勇气干出来的。”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华春莹在一次例行发布会上铿锵发声。

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中国建设者们以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实现中国由弱变强的历史跨越,这其中,制造为本,建设为源。

强以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改革开放以此为尺,1992年“南方谈话”震荡中外;同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炙热的1992年,中国建设者们愈加清晰自己的方向。

这一年,中国开始加快步伐,制造业增加值从1992 年占全球2.9%上升到2007年的14%,首次超越日本;2010年,又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并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如今,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发生,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作浸润实体经济,也在重构制造业形态。2015年,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强调三大核心,即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智能化制造。

“智造”是“制造”不断发展、进化的必然结果。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不断加大对先进制造技术研发投入的基础上,中国的建设者也在不断刷新着记录。

2017年12月,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开港试生产,这是当时全球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全自动化智能集装箱码头——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持续增长的吞吐量,倒逼中国港口建设持续提速。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洋山深水港起步于陆地30公里外的崎岖列岛。没有水、电,一辆手扶拖拉机就是岛上唯一的交通工具。在仅五千余人的小岛上,建设者从零开始研究、建设。第一步“打桩”便难于登天,参与港建的成员之一比喻:“海水最高的时候流速每秒要超过2米,(打桩)就好比是在稀饭上插筷子。”建设者们琢磨打桩的工艺流程,寻找其规律,仅一期工程便沉桩千余个。

十五年“智造”之路,洋山深水港获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3项。

▲2018年7月,俯瞰上海洋山深水港。图/新华社

如今,它可实现24小时作业,通过远程操控、自动操控,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码头岸线上几乎空无一人,全部实现自动化。130辆码头上自动导引运输车,根据地下埋藏的磁钉感知方位、选择最高效的路线。此外,码头作业效率提升30%的同时还能够降低1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

2018年,洋山深水港全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6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200万标箱。

高效的港口吸引全世界瞩目,优质的港机装备亦是如此——中国的港机全球份额占比80%以上,立于世界首位,每一段海岸线,都有中国制造的风姿。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中国的建设者以开拓进取的劲头,逐渐让“中国智造”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符号,中国以“大国重器”在国际舞台重塑精神自信,这份自信获益于中国建设者。

从500米口径的“中国天眼”到“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从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到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从干线民用飞机COMAC·C919到高铁“复兴号”……

新中国成立70年,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中国智造,无论是中国产品还是中国品牌,中国几代建设者,以初心与智慧,成就“中国道路”、“中国速度”、“中国梦”,自信回答世界的每一个提问。

兴以建

兴以建,方能旺于行。

“兴”本意为“起”,见于《尔雅·释言》“谡、兴,起也”。“建”意为建造、创立,而“兴建”则注入热血,让建造更焕发向上的力量与希望——南朝大臣,著名文学家陆倕在《石阙铭序》中写下“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晋书·冯跋载记》中也有记载:“兴建大业,有功力焉。”

中国建设者以踏实肯干的专注成就了国家的郁勃旺盛。

从建国初期到2018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9.7元增长到28228元,与6.6%的GDP增速基本同步,GDP从4.8万亿元增长至90万亿元,实际增长174倍。

如今,中国“百业兴旺”,各行各业热火朝天。相较于建国初期,现在的中国工业制造稳居世界首位,原煤产量增加114倍、钢材产量增长8503倍、水泥产量增长34倍;中国交通运输网四通八达的铺陈开,铁路营业里程增长5倍、公路里程增长59倍、邮路总长度从70.6万公里到985万公里——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移动通信基站648万个,光缆线路总长4358万公里。

70年风雨路,中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金融业同样欣欣向荣。中国金融以服务实体经济、便民利民为目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以存款贷款、支付清算、理财投资、信息查询等基础金融服务的便捷与普惠引领世界。

“守护好百姓的钱袋子”是金融的纲领,在中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金融始终是国家建设、人民幸福的推动者。

如今,在中国稳步前进的关键节点,经济为肌,金融为血,二者共生、互建,国家金融力量成为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资料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3.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万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民营、小微企业等。

金融服务经济建设是天职,也是宗旨,而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力量,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聚焦制造业发展的难点痛点,着力加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特别强调要加强对工业互联网重点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制造业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型制造。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中国建设银行诞生于新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高潮的序幕中,因建而兴,她始终与国家建设同命运、共繁荣。

2019年末,“兴建旺行”成为建设银行的新主张。她将以“兴建旺行”勉励自身,要求自己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始终怀揣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服务大众幸福生活;同时,也以此鼓励全行上下积极进取、戮力拼搏。

中国建设银行因建而生,因建而兴,因建而旺。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中,她始终以支持国家建设为使命、以兴旺百业为己任的坚持。

作为中国建设者之一,建行既托举辉煌,也昭示未来。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