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浪潮: “以另一种方式留在部队”

对于离开的军人,部队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纽带;对于留下来的官兵,军改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责任编辑:姚忆江

(本文首发于2020年1月2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十年·未忘”之“国家命运”)

军改的历史洪流之下,一个抉择摆在了不少军人的面前:去,还是留。对于离开的军人,部队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纽带;对于留下来的官兵,军改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原战旗文工团的大院内,往日整洁的道路,已经长出青苔,这让邓祥辉百感交集。“大院里的每一个角落,都能让你回想起当年的一些事情。”光阴似箭,转眼间,邓祥辉已经离开文工团两年了。

2016年元旦,《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印发并实施,“军改”正式拉开帷幕。其中提及“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军队规模由230万逐步减至200万”。

撤销文工团、军队文职人员改革……军改的历史洪流之下,一个抉择摆在了不少军人的面前:去,还是留。对于离开的军人,部队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纽带;对于留下来的官兵,军改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

邢朝:“实战化是军改的关键词”

正如其他地方一样,军改的大潮也拍打着伶仃洋的西岸。“实战化是军改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我们在努力的目标。”邢朝说。

邢朝来到驻澳门部队,已经超过6年,但他仍记得当时的激动之情。邢朝在2004年考入军校,毕业后来到广西“塔山英雄部队”。2013年,驻澳门部队出现一个选派干部的机会,邢朝所在部队也可以参与选拔。

当时,在邢朝的眼中,驻澳门部队充满了神秘色彩,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驻澳门部队带着神圣的光环。邢朝的指导员曾经调派驻澳门部队,在他的鼓励下,邢朝通过了选拔,来到了驻澳门部队宣传处,并在2019年调任驻澳门部队教导员。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天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门部队的“生日”。到2019年时,驻澳门部队已经成立20周年。操场对着赌场、礼堂对着教堂、岗楼对着酒楼,是驻澳门部队20年来的真实写照。

正如其他地方一样,军改的大潮也拍打着伶仃洋的西岸。“实战化是军改的一个关键词,也是我们在努力的目标。”2016年11月,中央军委印发《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暂行规定》,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领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军事训练就是抓实战化。

澳门营地地形狭小,如何提高训练效果,考验着驻澳门部队官兵的智慧。部队特地增设了模拟训练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