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者雷颐的2019书单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近著有《从甲午到辛亥:清王朝的最后时刻》《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等。

责任编辑:刘小磊

雷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近著有《从甲午到辛亥:清王朝的最后时刻》《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等。

《死屋:沙皇统治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英]丹尼尔·比尔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19

由于严酷的地理、自然条件,早在1591年,沙皇俄国就有罪犯被送到西伯利亚流放,服苦役。此后,越来越多的罪犯,从刑事犯到政治犯,被押送到西伯利亚。从19世纪初到1917年十月革命,沙皇政权将超过100万囚徒和他们的家人流放到西伯利亚。因此,西伯利亚又有“没有屋顶的大监狱”之称。

所以,一提起沙俄时代的西伯利亚,人们想起的是十二月党人和他们的妻子,在茫茫的西伯利亚原野艰难行进;想起的是普希金的名诗《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绝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想起列宾那幅描述一个政治流放者突然回家情景的名画《意外归来》。

当然,一定还会想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作《死屋手记》。陀氏曾因谋反罪被判在西伯利亚服苦役,以亲身经历为基础,以客观、冷静的笔调,用回忆、随笔、特写、故事等形式写出了这部传世之作。书中记述了他在苦役期间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再现了沙俄苦役犯监狱的野蛮、残暴,勾画出一幅极其可怕的图景。

陀氏以个人经历为基础的《死屋手记》在1862年出版后,影响深远巨大。一个半世纪后,英国伦敦大学的历史学家丹尼尔·比尔(DanielBeer)在俄国查阅了一年半之久的有关档案,其中大量不为人知,并且运用了19世纪俄国的新闻报道、官方报告和小说等等,完成了一部系统研究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历史著作。作者将此书起名为《死屋:沙皇统治时期的西伯利亚流放制度》,向一个半世纪前的《死屋手记》致敬。

十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