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凌晨地下25米处,广州大道地陷失联石姓父子遗体找到

广州大道地陷第四次新闻发布会2020年1月11日下午5点35分举行。据通报,经过41天的不懈努力,截至1月10日,事故中三名失联群众遗体已经找到。据此前报道,2019年12月1日上午,在广州大道北禺东西路交界处发生地陷事故,事故中有三名群众失联。

广州大道地陷第四次新闻发布会2020年1月11日下午5点35分举行。据通报,经过41天的不懈努力,截至1月10日,事故中三名失联群众遗体已经找到。据此前报道,2019年12月1日上午,在广州大道北禺东西路交界处发生地陷事故,事故中有三名群众失联。

官方发布

中国中铁广州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谭小春:

将持续开展家属安抚、善后工作

发布会上,中国中铁广州轨道交通工程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谭小春介绍了基本情况:2019年12月1日上午9:28,在广州大道北与禺东西路交界处地面出现塌陷。途经该区域的1辆清污车和1部电动单车掉落其中,共有3人被困。

经连续24小时不间断搜寻,2020年1月6日凌晨,搜寻人员在搜寻区域地下21米处搜寻到了罗姓失联人员遗体;1月10日凌晨,搜寻人员在搜寻区域地下25米处发现失联的石姓父子遗体。公安部门均做了身份确认。相关情况也已通知遇难者家属。

谭小春介绍,此次搜寻工作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情况:

第一,在发生首次塌陷后,短时间内塌陷范围不断扩大,导致施救行动多次受阻。根据专家组意见,当时塌陷区域边坡最大坡度超过70度,如果不立即加固,将危及周边高架桥等建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现场采取了加固边坡措施,防止塌方范围进一步扩大,为搜寻工作创造条件。

第二,塌陷区域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高,抢险搜寻中还要同时进行流沙层的处理。经过专家组反复论证,进一步优化搜寻方案,增加地下咬合桩围护结构,形成救援基坑,扩大搜寻范围。现场共施工了54根咬合桩,下挖过程中设置了四道混凝土支撑。

第三,抢险搜寻基坑西侧紧邻广州大道高架桥,东侧紧靠禺东西路口沙河涌公路桥,周边建(构)筑物密集。搜寻过程中,在周边布设了超过100个监测点,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并采取措施确保周边建(构)筑物安全。

第四,搜寻基坑周边涉及地下管线众多,主要有直径1.65米的污水管、220千伏和10千伏的高压电缆、直径1.2米的自来水管、直径0.3米的燃气管、16孔的通信管道等,搜寻中需对地下大量管线进行迁改、监测和保护,以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为扩大搜寻范围创造条件,并减少对周边市民生活的影响。

谭小春介绍接下来下一步将重点做好持续开展家属安抚、善后工作;采取措施尽快恢复交通和周边生产生活秩序;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传亮:

目前正集中力量恢复交通和周边生产生活秩序

发布会,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传亮介绍称,塌陷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组织应急、住建、公安、交通消防医疗属地管线单位、地铁、国家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各方力量,按照千方百计搜寻失联人员、千方百计确保不再发生次生灾害的原则,组织抢救、救援、抢险救援;搜寻过程中,组织了包括院士在内的20多名国家省市权威专家进行方案论证、技术决策,指导救援、搜寻工作;调集各类施工管理及技术人员现场指挥作业,现场24小时不间断持续进行搜寻作业,每天投入施工搜寻人员约200人次。截至1月10日,累计投入搜寻人员超过1万人次。同时投入了生命探测仪、地质雷达、地质透视仪、地质钻机、等百余台先进仪器和设备,累计投入各类设备超过3700台次。

为确保周边的建筑物构筑物安全,减少对周边市民生活的影响,现场同步开展了全面的安全监测和管线迁改恢复的过程。天河区政府、地铁集团、中国中铁成立了两个家属安抚小组,开展安抚和善后工作。截止1月10日,三名失联人员遗体已全部找到。目前正集中力量恢复交通和周边生产生活秩序。

网络编辑:思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