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寻到白鲟的那次长江调查,还有140种鱼类也未发现,白鲟悲剧不是最后一个

一份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长江中最伟岸的生灵——白鲟,也许已经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责任编辑:汪韬

长薄鳅,我国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物种,非常漂亮,曾获国际观赏鱼比赛银奖。因为是产漂流性卵,受到电站影响大,受精卵难以漂流完成孵化,资源枯竭趋势明显。 (杜军供图/图)

本次全面调查中,研究人员重点调查了长江干流、8条重要支流和洞庭湖、鄱阳湖,并将整个长江流域划分为20×20公里的网格。在每个网格区域内,研究人员采取抽样捕捞、调查当地水产市场的方式,希望能全面调查区域内的所有鱼类物种。

让危起伟担忧的是,这次调查不仅没能发现一个白鲟样本,也没能发现过去有记录的140种鱼类,其中60%是濒危物种。“有些品种可能也已经灭绝了。”

一份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长江中最伟岸的生灵——白鲟,也许已经永远地告别了这个世界。

2020年1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在线发表的一篇名为《白鲟的灭绝给长江生物保护留下了什么教训》的论文预校样(pre-proof)引发公众关注。该论文指出,长江白鲟约于2005年、至少不晚于2010年灭绝。

网友纷纷感叹,第一次听闻白鲟之名,却恰恰是与之永别之时。

悲剧的主角不只是白鲟,更多长江濒危鱼类正在默默无闻地走向灭绝边缘。该论文通讯作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论文研究小组在2017-2018年对长江流域进行了全面捕捞调查,有140种记录在案的鱼类没有被发现,白鲟只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

他呼吁采取措施,以避免白鲟的悲剧继续上演。“长江牵涉到的利益纷繁复杂,因此长江生态保护不是某个政府部门或某个机构的事,而应该有全民的支持。”

白鲟“灭绝”,尚未官宣,但情况不太乐观

蜿蜒万里的长江,孕育出人类已知的四百多种鱼类,白鲟是其中体型最大者,身长可达7.5米。作为肉食性鱼类,白鲟曾占据长江生物链的顶端,堪称“长江鱼王”。四川农科院水产研究所所长杜军展示了一条白鲟标本,利剑般的鱼吻足有1米多长,令白鲟的外貌极具辨识度。

白鲟标本 (杜军供图/图)

很多人没有听说过白鲟,但它在美国的匙吻鲟科近亲——美国匙吻鲟,早就以“鸭嘴鱼”的诨名登上了中国人的餐桌。由于食用价值,美国匙吻鲟在中国大规模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