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书单·非虚构类之四

书单 非虚构

责任编辑:刘小磊

苏杰篇

复旦大学古籍所研究员苏杰,近著有《中西古典学论衡》等。

李开升《明嘉靖刻本研究》,中西书局,2019

除了承载文本内容以外,古籍作为物质实体,像其他文物一样,本身也是过往历史的信息资源。《明嘉靖刻本研究》作为断代版本学研究,按地域将嘉靖一朝的刻本分为苏式本、京式本和建式本,用丰富的例证,论述了苏式本的兴盛、京式本的承续和建式本的分化,对嘉靖本的复杂面貌进行了全面的描写和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对版本史上楷体字向宋体字嬗递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细致而又富有说服力的历史重建。这本书值得称道之处有以下几点:一是资料工作极为充分。作者是宁波天一阁博物馆研究馆员,因地之便,目验了该馆所藏八百多种明嘉靖刻本,并为其中之精粹者135种撰写了经眼书志,依两京十三省之序排列,作为下编,对嘉靖刻本的面貌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二是学术视野相当开阔。作者结合西方分析书志学和实物目录学等的相关研究,理论探讨较为深入,颇多新见。三是文献功底十分扎实。上编关于字体的辨析讨论、下编书志的相关释读,都准确可信。四是出版质量高。特别是所有举例都附有彩色高清书影,堪称精美。

陈正宏《诗画合璧史丛考》,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9

诗画合璧作品,包含绘画史、文学史和文化史的丰富信息,有着特殊的研究价值。作者从古典文献学出发,以明清时期(尤其是明代)的作品为中心,对中国诗画合璧传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考证。全书共有十个个案研究,大致分为三编:“样式之变”“功能管窥”“诗画的互视与互释”。作者并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注重考证的严谨和分析的深入。第一篇《美术世界中的文学文献》对存在于绘画作品中的名家逸诗的勾稽考证,第二篇《图引考》对明代画家为诗文卷子作图解性导引而创作的这种特殊的图画形式的分析讨论,都颇益人神思,富有启发意义。下编几篇结合历史语境对诗画合璧作品的作者表达意图进行“了解之同情”式的考证训释,是对如何考释解读这一特殊类型的文献的很好的示例。

王瑞来《古籍校勘方法论》,中华书局,2019

史阙有间,文讹无端,古籍校勘不可能有简单的万应方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