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出圈”,“丝路”升温

2019年敦煌研究院的吐蕃大展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在于其展品的丰富、绝大多数外国借展的展品都是首次来华,更在于它刷新了公众对西藏历史的认知。

责任编辑:邢人俨

(冯庆超/图)

(本文首发于2020年1月23日《南方周末》)

年度博物馆展览:《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

2019年敦煌研究院的吐蕃大展让人耳目一新,不仅在于其展品的丰富、绝大多数外国借展的展品都是首次来华,更在于它刷新了公众对西藏历史的认知。

与唐代是汉人历史的高光时刻一样,吐蕃帝国也是西藏历史上的辉煌期。征伐、贸易和同化,使高原上的吐蕃爆发出了惊人的创造力。这种爆发在很大程度上是与其周邻诸文化交融中激发出来的。众多带有粟特、波斯、地中海风格的珍宝展现了一个深受内亚文明影响的吐蕃文化。

文化上的交流、开放、创新,是吐蕃帝国的关键词。该展览丰富了我们对于西藏的认知,从而还原出中古时期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的文明。

2019年,中国的博物馆展览愈加受大众关注,与文博特展相关的新闻多次“出圈”,引起大众广泛讨论。高校博物馆在最近四五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但在2019年,它的影响力终于进入公众视野。而围绕“丝绸之路”的展览,成为近两年一些博物馆的选题重点,2019年主题展数量尤其多,而且规模宏大。

2019年,博物馆展览亮点频现。如辽宁省博物馆的“又见大唐”,在展览之外,配套的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发表、讲座、导览方面也做足了功夫。上海博物馆的国际化策略也继续发挥其优势,与日本的交流日趋频繁。最令人惊喜的是敦煌研究院与美国合作举办的吐蕃大展,很多稀见的历史文物,改变了参观者对吐蕃的原有印象。

展览专业化有待提升

博物馆特展的策展学术化一直是国内特展的短板之一,与国外顶尖博物馆所惯行的围绕策展人个人趣味和学术造诣而实现的展览相比,中国博物馆的整体策展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如国家博物馆每年以某个省份的文物集合(一般与某省的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