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3.1篇文章

自1月15日至2月5日,中国学者参与发表的新冠肺炎学术文章共66篇,平均每天发表3.1篇,参与研究人员总计590位。

内容上,对传染病流行预测的研究最集中,共有26篇文章;病毒分析的20篇;临床数据分析9篇;药物研发6篇。非研究论文的专家观点和信息资讯共有5篇。

SARS期间,2002年11月-2003年7月,在WebofScience和PubMed两个数据库上进行检索发现,前者的SARS相关文献2295篇,其中中国学者发表588篇,平均每天2.17篇;后者共680篇,中国学者占119篇,平均每天0.44篇。

责任编辑:张玥

自1月15日至2月5日,中国学者参与发表的新冠肺炎学术文章共66篇,平均每天发表3.1篇,参与研究人员总计590位。

内容上,对传染病流行预测的研究最集中,共有26篇文章;病毒分析的20篇;临床数据分析9篇;药物研发6篇。非研究论文的专家观点和信息资讯共有5篇。

SARS期间,2002年11月-2003年7月,在WebofScience和PubMed两个数据库上进行检索发现,前者的SARS相关文献2295篇,其中中国学者发表588篇,平均每天2.17篇;后者共680篇,中国学者占119篇,平均每天0.44篇。

2020年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

该研究对国内已确诊的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其中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并发现,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从0至24天),最长可达24天。

在此六天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指出,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组织动员全国科研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方面的科研攻关,推动相关数据和病例资料的开放共享。

据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国际论文期刊数据库中最早一篇关于新冠肺炎的研究发表于2020年1月15日——来自浙江大学的一篇题为《检测人类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最新进展》的论文发表于《医学病毒学杂志》。

自1月15日至2月5日,中国学者参与发表的新冠肺炎学术文章共66篇,平均每天发表3.1篇,参与研究人员总计590位。这其中,11篇发表于国际顶级刊物。

而在SARS期间,2002年11月-2003年7月,在Web of Science和PubMed两个数据库上进行检索发现,前者的SARS相关文献2295篇,其中中国学者发表588篇,平均每天2.17篇;后者共680篇,中国学者占119篇,平均每天0.44篇。

21天,66篇论文

2020年1月15日以来,国内外的中国学者关于新冠肺炎的论文数量逐渐增多,1月29日和2月4日达到最高峰,分别达到11篇和9篇。比如1月24日,全天发表5篇文章,其中4篇发布于国际顶级刊物。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推出的“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科研动态监测平台,以及中国知网、Elsevier、Wiley Online Library等期刊论文平台。

(数据整理:南方周末记者周小铃、南方周末实习生叶梓。时间截止于2月5日)

这66篇论文按照发布平台,可以分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