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走贫困大山 铺就幸福之路

“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庄严承诺。 

然而,就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神州大地。

2020年2月23日,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全国上下坚定必胜信念,咬紧牙关,继续毫不放松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努力实现今年既定的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面临新的扶贫形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时代呼唤企业在助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造福一方百姓,共同移走“贫山”,铺就幸福之路。 

助力深度贫困县精准脱贫的“幸福力量

涞源县位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是河北省十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自然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贫困人口比例高,贫困程度深,产业基础薄弱,贫困人口达3.4万人,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彼时,多数乡亲还住在透风漏雨的泥巴土坯房里,门口的土路崎岖难行。

在省市有关部门直接领导下,华夏幸福对口帮扶河北省保定市深度贫困县涞源县整县脱贫。

“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

2017年,华夏幸福与涞源县政府签订整县脱贫框架协议。随后,华夏幸福对口帮扶脱贫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成立,先后抽调高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近100人进驻扶贫一线。聚焦贫困人口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帮扶计划,首期投入2亿元“真金白银”,从整村搬迁安置、危旧房屋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光伏产业扶贫等全方位、多维度进行“颠覆式、造血式”精准帮扶。

涞源山高坡陡,自然条件极其苛刻,在大山深处的十八盘村等偏远村落,村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就连取暖、上厕所这些最基本生活需求都异常困难。“马粪、羊粪,一下雨冲得哪都是,旱厕难用,土路难走,没有暖气、自来水,儿子在外打工,过年过节一家子都没法回来住。”村民张新叶想起过去的苦日子,鼻子酸了。

“一村一案、一户一策”,华夏幸福坚持“真扶贫、扶真贫”,挨家挨户进行摸情况、问老乡,在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为这些深度贫困村制定了科学的整体改建方案。“有的村民想有个院子,有的想留着灶台,年轻的想睡床,年老的爱睡炕……华夏幸福充分考虑每户老百姓的意见,精准扶贫,不仅让村子旧貌换新颜,还让村民真心满意。”村主任范陈飞开心地说。

如今,包括十八盘村在内的5个深度贫困村变成了幸福村,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改变——崭新的村庄接连成片,水泥街道干净整洁,带院落的中式砖房错落有致,现代化厩舍人畜分离。曾经那种真实到可以触摸的贫穷命运,再也一去不复返。

2020年2月20日,河北省扶贫办对涞源县、隆化县等13个县和赵家蓬区拟退出贫困县进行公示。涞源县终于能摘掉“贫困”的帽子。两年多来,华夏幸福为当地新建房屋937套,改造65个村的危旧房屋1126套,完成7个村庄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改扩建乡村道路6.8公里,覆盖106个贫困村,帮扶工作共惠及群众2.7万余人;同时,新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1个,开展光伏产业扶贫项目,使村民持续获得国家电网售电扶贫政策收益,成为村民收益最快、最直接的“造血式”帮扶手段。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已成为涞源县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十八盘幸福新村,街道整洁有序、村民安居乐业。 

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使者

涞源整体脱贫的探索实践之所以行得通、走得实,根源在于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基因”。多年来,华夏幸福围绕县域发展痛点难点发力,学习借鉴全球产业新城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县域发展实际,探索出一套全国领先的产业新城开发经验。一座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成功“样本”,成为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2002年在河北固安起步探索,华夏幸福“产业新城”版图在全国大都市周边铺开,为当地提供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建设、产业发展、综合运营维护等六大服务,弥补县域发展中资金、人才、产业、机制短板,从而提升城市魅力、吸引力、承载力和竞争力。

在固安,华夏幸福与当地政府开展全方位合作建设运营固安产业新城,达到1+1>2的效果,构建起“3+1+3”的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核一环两廊多片”城市体系,打造出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商业体系,引入了全龄教育体系、高水准医疗资源,人与城市黏性持续增强。“固安样本”已复制推广至全国。

在浙江嘉善,嘉善产业新城围绕科创新经济,主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导入生命医疗大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商贸服务、影视传媒等产业集群,实现产城融合发展;在河南武陟,瞄准高端装备、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消费三大产业领域,打造“中原智造北岸水乡”,引入110家相关企业入驻,累计签约额突破200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50%;在广东江门,江门高新产业新城围绕“珠西科创新城、田园活力侨都”定位,通过龙头企业导入、要素环境打造、产业服务深化等举措,实现江门在全国156个国家高新区中质量、排名双提升……仅2019年一年,华夏幸福就为合作区域引入多个百亿级大项目,加快合作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城有产则活,产有人则灵。华夏幸福运营产业新城的本质,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民生效益的双赢。在固安产业新城,以党建为引领,原住民、新居民、产业工人集聚起来,组成“幸福志愿者”队伍,总人数突破10000名,打造“1+1+2+X”幸福志愿模式,汇聚起共创幸福的强大正能量。传递关爱、邻里守望的“幸福邻里”;传递城市对清洁工、市政人员等一线户外工作者的“大爱公益”;针对本地及外来青年就业创业需求的“城市合伙人”“新城乐业”……六大类二十余个志愿服务项目持续开展。“有人因为成为志愿者,在一座新城中找到了归属感;有人因为被热情点燃,发现了所在城市更具‘人情味’的一面。”志愿者张丹说。

截至目前,华夏幸福所在区域累计引入签约企业超2000家,创造就业岗位超30万个。 “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让更多居住在产业新城中的人们感受到幸福。

驰援抗疫,实现共赢共融的“幸福企业

平日里,华夏幸福的员工奋斗在产业新城的每一个岗位上。疫情袭来,尽管不能冲上医疗的最前线,但广大华夏幸福的员工都希望能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武文臣是产业新城的一名招商尖兵,也是“郑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有多年的公益经历。针对保障物资紧缺的现状,他依托所在的企业家协会,牵头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公益行动——为前线送菜。在他的协调指挥下,志愿者们冒着雨雪,克服交通管控难题,用大爱开辟道路,历时8天将20万斤青菜分别运送至河南的“小汤山”医院、基层社区、养老机构等地,缓解了燃眉之急。而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特殊时期,总要有人站出来。”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幸福志愿者,他们的心声凝聚成共同的声音,响彻在产业新城的每一个角落——“人在哪里,志愿就干到哪里!”

截至目前,华夏幸福已捐赠2100万元现金驰援武汉、孝感等疫情严重地区;对产业新城商业所有在营商户实行租金减半措施;指导各地物业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守护业主健康平安;强化员工防疫保护,携手各方共克时艰,与全国人民一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把社会责任铭刻到企业发展的基因中,这是华夏幸福人的初心和使命。正如中国社科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所说,企业的本质责任是履行好自己的核心社会功能,用产品和服务解决社会环境问题。

华夏幸福以“产业新城助力幸福生活”为社会责任理念,打造出一座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将企业发展置身于富民强国的时代背景中,带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企业、员工、社会的共赢共融。

为建立与核心产品服务相匹配的人才体系,华夏幸福专门成立了“华夏幸福大学”。学校提供全程、全方位、一流的培训体系支持人才长期发展,聘请高水平的内外师资团队为员工授课。一位员工在接受采访时说道,华夏幸福将“有意义的事业”作为人才吸引的核心价值主张,以“与牛人为伍、与城市同台、与幸福相遇”的理念,让自己感觉很有归属感,“既能够快速学习专业技能,投入到事业中去,又能够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同事,找到了家的感觉。”

华夏幸福的人才理念不仅获得员工肯定,也获得业界的广泛认可,企业曾多次荣获业内“最佳雇主”等重磅奖项。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待山川无恙,待百花盛开,华夏幸福将继续肩负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追求极致,造福万家,迈向幸福的新征程。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