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踏杨花过谢桥:记诗人何惠鉴先生

后人视先生为美术史专家、中国文人,皆无不可。独其舍大树之厚根,而斤斤于枝叶之茂盛,先生有知,未必首肯尔。

责任编辑:刘小磊

艺术史家何惠鉴伉俪

(本文首发于2020年3月5日《南方周末》)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北宋晏几道这首《鹧鸪天》,收篇“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两句,流传至广,亦最逗人喜爱。无独有偶,我早年游伴张君尝取上句刻成一朱文图章,何惠鉴先生则酷爱独吟下句“又踏杨花过谢桥”。起初不明缘由,直到拜读他的旧体诗后,始知其故。

何先生(1924-2004),斋名响山堂,自号午梦千山阁主。广东中山人。

1947年毕业于岭南大学,论文得陈寅恪指导,尝从冼玉清女史习诗文。1950年赴哈佛进修,越三载,取得中国史与亚洲艺术史双硕士学位。1959至1983年出任克利夫兰“东方与中国艺术美术馆”馆长。1984-1994年转任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特聘顾问。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与佛教美术史领域,堪称权威。晚年受聘为上海博物馆名誉馆长 。 所 著《董 其 昌 的 世 纪》(TheCentury of Tung Ch'i- ch'ang,1555-1636)获首届“岛田奖”。

我初晤何先生于1974年,蒙先生不弃,得侍先生杖履几二十载。论文谈艺,获益良多,尤以诗歌创作为然。犹忆一夕酒阑灯炧,先生忆写其《响山堂诗存》六题赠余,存之行箧,匆匆四十余载。今将之公之于世,兼志昔年忘年之交情。

《响山堂诗存》六题

一、无题(1941)

海风散发独行吟,已近低回子夜心。

一夏繁华如梦寐,片帆婀娜记追寻。拂鬓星河沉醉后,映眉灯语说更深。我欲因之寄相忆,水天无语泪沾襟。

二、将别香港(1941)

层城寂历暮云沉,倦红不记海棠荫。

绕屋青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