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企业家|蒙牛卢敏放:“天生要强”是蒙牛抗击疫情的精神动力

本期主持人: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侯明辉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大批企业、企业家积极行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当中。伴随企业逐渐复工复产,抗击疫情也进入新的阶段。为了解复工复产后企业负责人对疫情防控的全局思考和系统行动,以及疫情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和企业的应对之策,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策划了【“疫线”企业家】专题,邀请企业负责人进行访谈。本期嘉宾:蒙牛集团总裁卢敏放。 

秉持“要强精神”,全力支援抗疫

南方周末:在此次疫情中,蒙牛进行了多次大额捐赠,在开展这些捐赠时,蒙牛有哪些考虑?

卢敏放:1月21日我正在瑞士参加达沃斯论坛,看到关于国内疫情形势紧急的新闻报道,也陆续有一些外国媒体来采访关于疫情的话题,心情有些沉重,但我对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战胜疫情非常有信心。蒙牛是经历过“非典”的企业,我们对于疫情影响有充分心理准备,也有应急预案。当时在达沃斯我就决定蒙牛要立即行动起来。

1月22日开始,蒙牛着手组织捐赠和援助行动,我们把重心放在一线抗疫人员上,包括医护人员、志愿者、工人,因为他们的营养补充需求大。从蒙牛为武汉市第一医院捐赠奶制品算起,9天内6次追加捐赠,捐赠款项物资总额达到7.4亿元。

南方周末:为保证捐赠顺利进行,蒙牛开展了哪些决策和协调工作?

卢敏放:蒙牛有完备的应急预案,我们平时也会做推演。这些准备帮助我们在疫情来临后,能够迅速调整姿态,从奶源、生产、物流、销售、品牌传播等各个领域开展相关工作,对于我们快速复工复产、减少疫情对生产经营带来的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能够帮助我们以更快的速度投入到助力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去。

抗疫行动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蒙牛的做法是积极发挥各级领导干部、骨干员工、特别是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充分利用班前会、小组会等场合统一思想、贯彻决策精神。

捐赠也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为了让全球捐赠物资更快捷高效到达一线,蒙牛与中华慈善总会在武汉合作建立了“中华慈善总会(蒙牛)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中心”,解决武汉捐赠落地的痛点、难点、堵点的问题。

南方周末:目前这些捐赠已经完成了多少?捐赠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卢敏放:截至2月底,蒙牛通过中华慈善总会向抗疫一线捐赠物资落地累计超过5.5亿元,捐赠中需要克服的主要还是物流运输问题。一方面疫情蔓延初期,全国部分省市进行了非常严格的交通管理措施,给我们的捐赠产品顺利运输带来困难。另一方面,我们捐赠的低温奶产品对运输和存储的要求又比较高,当时武汉市区不允许大型货车行驶,我们只能通过小货车送货,这极大增加大了一线员工的工作量。

但是在这次抗疫过程中,蒙牛员工的表现让我非常感动。我们很多工厂工人、销售人员从春节前开始就一直没有离开工作岗位,许多同事奔走于仓库和医院之间,将捐赠产品送到医生和患者们手中,海外的同事也积极采购口罩、防护服等物资,对接国内员工个人防护和捐赠需求。我觉得对蒙牛而言,参与此次疫情防控既是蒙牛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也是对蒙牛企业精神的一次集中检验和呈现,

蒙牛员工志愿者在支援疫情防控的行动中表现出的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等精神很好地反映了蒙牛“天生要强”的精神品格。

不停工、保生产、保供应

南方周末:目前蒙牛的复工复产情况如何?

卢敏放:蒙牛在全国的41个生产基地,目前武汉两家工厂部分复工,其他均已投入正常生产。内蒙古、马鞍山、北京、四川等地的工厂更是从大年三十(1月24日)起就投入生产,做到“不停工、保生产、保供应”,确保全国各地特别是湖北省奶制品稳定供应。

蒙牛各个事业部复产复工已经步入正轨,从常低温为主的整体产量来看,2月产量已经恢复到1月的70%以上,2月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1月产能的80%左右,完全有能力保证全国乳制品的供应。

南方周末:复工后在员工健康防护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卢敏放:一是购置防疫设备和物资。从国内外持续采购口罩、护目镜、消毒液、体温测试仪器等必要防护措施,提供给员工,保障复工人员安全。

二是强化生产安全。蒙牛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对生产工厂加强疫情知识宣传,提高员工在疫情期间的安全意识,禁止10人以上聚集性活动,对包括办公区域、生产车间、餐厅等在内的工作环境严格消毒。

三是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在生产过程中,明确疫情期间工厂质量管控的15项重点工作,落实个人卫生防护GMP(良好操作规范)6项。每日对工厂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抽查验证,保证生产质量与员工安全。

南方周末:蒙牛对上游合作伙伴推出的帮扶支持举措进展如何?

卢敏放:疫情给奶农和牧场带来严峻考验。作为产业链龙头企业,蒙牛第一时间向奶农和牧场做出保障收奶承诺。2月15日,蒙牛发布“稳定信心、守护上游”五大保障举措,包括保收购、保供应、保运力、保资金、保运营,对与蒙牛签订长期生鲜乳购销合同的牧场给予支持,同时也倡议产业链所有合作伙伴抱团取暖、共渡难关。

在疫情之初,蒙牛就迅速协调公司物流供应商车辆300余辆,增加牛奶运力近万吨,并且疏通运送渠道,为上千家合作牧场供应了5大品类30多种牧场急需品,供货量达到了3万余吨,保障牧场饲草料“运得进”、生鲜乳“送得出”。

此外,蒙牛还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联动银行、中粮资本、腾讯联易融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授信额度,2020年授信规模预计达100亿元,保障合作牧场持续经营、稳定发展。3月的第一周,蒙牛已经紧急调拨10亿元专项资金,全部发放到合作牧场手中。我们计划在3-5月发放的30亿元免息资金,支持合作伙伴。

把握行业趋势,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

南方周末:你认为疫情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卢敏放:不可否认的是,疫情给消费品市场带来了不利影响,短时间内难以消除,企业在办公、生产、销售等领域的数字化依赖程度也明显提升。这些不利影响将倒逼整个乳业产业链转型升级,我认为企业应当利用这一机会推动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当前除了思考如何抗击疫情的具体问题外,我主要在思考疫情将对中国人生活方式、购物方式和健康理念带来的改变,以及乳品行业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改变,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南方周末:蒙牛在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哪些尝试?

卢敏放:蒙牛的管理运营很早就开始了信息化探索,这几年我们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取得极大成效。

在产业链上游,蒙牛构建了“数字牧场”系统,可以实现100%集约化、规模化的生乳供应,通过电子设备收集牛群身体数据,通过大数据模型算法提高牛群精准喂养能力和生乳质量。在产业链中部,以数字工厂为支点,以智慧供应链为主线,构建以蒙牛为核心的“乳品互联网”系统,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在产业链下游,以终端用户为中心,构建了“智能网络”,建立对消费者的洞察系统,识别用户画像,实现个人需求与商品供给之间的精准匹配。

南方周末:接下来蒙牛在疫情防控方面会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卢敏放:随着疫情的发展,乳制品消费正在快速回升,产能方面暂时不会做较大调整。在零售方面,我们将继续坚持“牛奶不涨价、社区送到家”,继续与大型电商平台保持密切合作,保障供应。在产品方面,广大消费者对健康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牛奶、酸奶在提升免疫力、提供均衡营养方面的功能会受到关注,所以我们会继续加大产品研发,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努力守护国人健康。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