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蓝天:京津冀等三大重点区域超额完成秋冬季空气改善目标
2019-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三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近四成。三大重点区域均大幅度超额完成改善目标。
此外,在三大重点区域监测的80个城市中,山西运城市成为唯一一个PM2.5平均浓度与重污染天数改善目标均未完成的城市。
4月22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重点区域2019-2020年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三大重点区域大幅超额完成改善目标
通报显示,2019年10月—2020年3月,三大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同比改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4.9%,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39.0%。
分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改善幅度最大。该地区PM2.5平均浓度为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4%;发生重污染60天次,同比减少58.0%。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其次,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6%;发生重污染395天次,同比减少36.2%。
此外,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为7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4%;发生重污染152天次,同比减少34.8%。
值得关注的是,三大重点区域均大幅度超额完成改善目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在PM2.5平均浓度方面,原目标分别为同比下降4%、2%和3%,实际完成情况分别为同比下降16.4%、13.6%和11.4%;在重污染天数方面,原目标分别为同比减少6%、2%和3%,实际完成情况分别为同比减少58.0%、36.2%和34.8%。
据悉,在疫情期间,我国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此前生态环境部通报显示,2020年1-3月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三大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下降幅度均超15%,其中长三角地区同比下降达26.2%。
山西运城市双目标均未完成
通报显示,在三大重点区域监测的80个城市中,76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目标要求,75个城市满足重污染天数下降目标。
南都记者发现,山西运城市是唯一一个均未完成PM2.5平均浓度与重污染天数改善目标的城市,甚至空气质量有所下降——PM2.5平均浓度同比增加1.2%,重污染天气数由2018年的21天上升到23天。
分区域看空气质量改善明显的城市,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中,保定市改善最明显,该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5.0%;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6天。
在长三角地区,绍兴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最大,同比下降28.6%;徐州和亳州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1天,降幅最大。
在汾渭平原,吕梁和洛阳改善明显,前者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8.2%,后者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20天。
网络编辑:解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