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伯” 金山并非美梦

刘博智见到的第一位“金山”伯,是在他五岁时回家的大伯。为了供养十个子女,大伯离开香港往“金山”几次,最终决定乘坐往返于美国和香港的“克利夫兰号”回来,与刘博智一家居住。

责任编辑:方迎忠 郑洁

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萨克拉门托发现金矿的消息传遍了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淘金者蜂拥而至。大量中国人亦闻讯而去,1860年移居美国的中国人从1850年的七百多人猛增到34933人。

“金山伯”是指他们之中从北美回来的人,老家的人看到的只是他们带着钞票衣锦还乡,买地置业,大宴宾客。那个时代的华人移民大多是矿工、农民、伐木工、渔民、铁路工,或是经营餐馆、杂货店,或从事家庭服务,生活卑微而艰辛。但他们实实在在地把一笔笔现金汇至乡下老家,为故乡“输血“,是贫困亲友的依靠。

大伯,金山并非美梦

刘博智见到的第一位“金山”伯,是在他五岁时回家的大伯。为了供养十个子女,大伯离开香港往“金山”几次,最终决定乘坐往返于美国和香港的“克利夫兰号”回来,与刘博智一家居住。刘博智很兴奋,他想听大伯给他讲述那个遍地黄金的美国。

但大伯并没有金山伯的那种“黄金”派头。他没有购置任何房产,也没有请人吃大餐。他喜欢安静地躲在房间里,觉察到刘博智的失望时,会从一个好像药瓶子的容器里拿出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