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橄榄枝,递给体制内年轻人

如何引进体制外的人才,地方政府都想了很多办法。现在就开始针对体制内的人才,“能想到的就是打亲情牌,因为老人都在家,年龄越小的,越鼓励你回来”。

“并不是说你有需求我就可以让你回来。我们立足点还是要人才,它本质上是一种引才渠道,只不过找到了回乡这个点。”

(本文首发于2020年5月14日《南方周末》)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钱昊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0年3月,剑阁环境卫生管理局回引人才唐昊熙到小区宣讲防疫知识,教小区物业正确佩戴口罩。 (受访者供图/图)

“引不进,留不住”。这是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县域引进人才时始终面临的难题。

2020年春天,山东沂源县“另辟蹊径”,鼓励在外地的沂源籍、体制内的年轻人回乡工作。

“‘85后’很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也希望孩子回来工作。”沂源县委组织部负责人才工作的一位干部对南方周末说,该县于2020年4月9日正式发布了“人才回调”政策,鼓励域外沂源籍人士回家乡工作,也包括沂源籍人员在外地的配偶,条件是35岁以下,并要求是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在编在岗人员。

在山东137个县(区、市)中,沂源经济总量排在第一百名左右,无法像西安、青岛等二三线城市那样,通过放松落户限制,来吸引年轻人,因为吸引力有限。

给体制内“回调”开绿灯,促成本地籍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对沂源而言,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来说,亦是如此。2017年以来,四川、重庆、河北、河南、陕西、山西、山东等地,陆续有县市出台“人才回原籍”政策,并向地级市蔓延。

政策名称各异,有叫“人才回流”计划,有叫“人才回引”工程,因“义马救村”传说而得名的河南义马,则推出了“归雁工程”。

这些地方也会出台全方位的“招才引才”政策,不限籍贯,不限体制内外,许以各种优厚待遇。只是,它们同时多打了一张“感情牌”,还向体制内年轻人伸出了家乡的橄榄枝。

比较理想的申请者

因剑门关而闻名的四川剑阁县,是全国较早开始施行人才“回引”的地区,持续至今。2018年8月,剑阁县在出台的文件中,将想要回引的有经验的体制内干部称为“成熟型人才”。

唐昊熙就是这样的人才,原籍剑阁的唐昊熙生于1991年,2014年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位于宜宾的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工作,拿到了事业单位编制。

2019年7月底,他在剑阁县官网上看到了县里的人才回引计划,公告列出了空缺的岗位和要求,符合条件的在剑阁县外工作的在编在岗人员,可以申请调回。

岗位普遍有专业限制,学历要求均为本科以上,年龄在35岁以下,医师和教师岗,则要求40岁以下,最后一条要求是“无违纪违法及其它不良记录”。

觉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