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里的女人们:进过城市,做过苦工,她们选择回家

有一次,朱爱青送女儿上学。女儿非要拉着她进教室,一个个同学介绍过去,“这是我妈妈。”她顿时觉得“心酸”。

“老百姓没经历过价格大幅波动这种事。去年同期收购价是23至25元,如果今年一下子掉到17元,他们接受不了,可能就把桑树给挖了,不养蚕了。”

“做生意来讲,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更有商机。”

发自:广西百色

责任编辑:吴筱羽

外出打工的朱爱青回来了。

2019年,她还在广西南宁一家耳机厂做车间主管,每月能赚八千多元。回到百色市隆林县,这个数字直降三千多。

隆林在滇黔桂交界,居住着苗族、彝族、仡佬族、壮族等少数民族,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身的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县尚有10个村、2219户、7829人未脱贫出列。

朱爱青回乡是为了女儿。

去年,女儿三岁,上了幼儿园。有一次,朱爱青碰巧回了家,便送女儿上学。女儿非要拉着她进教室,一个个同学介绍过去,“这是我妈妈。”

她顿时觉得“心酸”,决定回来。

女人们回乡就业的理由大抵相似,“能有一份工作,能待在家里陪小孩,陪老人,已经很满足了。”2020年5月14日,朱爱青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

她的新工作还是车间主管,地点是隆林扶贫车间,设在城西的轻工业区。扶贫车间的建立目标是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

隆林县人社局就业服务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扶贫车间带动就业人数98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09人,易地搬迁劳动力55人。留守妇女是扶贫车间的就业主力,占就业总人数的74%。

一块显眼的红色横幅挂在朱爱青的工厂外墙,“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

返乡的年轻人

朱爱青所在的达江电子专做马达与小风扇,前者发向广东,后者销往东南亚。

厂门口贴着一张4月28日的招工启事,产线普工底薪2000元,加班费每小时12元。算下来,工人们一周六天班,每月平均挣三千多元。

这家工厂有近二十个贫困户。招工时,别的正式工要在“38岁以下”,贫困户则放宽到55岁。

春末开始,风扇热销,流水线常常热火朝天到晚上8点。5月14日17:40,有工人来请求提前下班,“我要去买冰箱,今天这个时间可以(走了)吗?”

朱爱青嘴上怪他没“提前说”,但还是把人放走了。“人家来这里上班,选择一份收入没那么高的工作,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家里。人家家里有事,你就得批。”她解释。

这也是她自己回乡的原因,将心比心,便多了一份理解。

过去在南宁工作时,每个月回家,单程要五个多小时,即便搭大巴,路费也超过190元。在隆林当小学老师的丈夫经常开车去接她。

隆林县民风传统,回乡的人常常奔走于家庭事务,逢家族中生老病死、婚嫁节日,都要请假回家料理。“这里请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