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危机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道

责任编辑: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侯明辉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影响,企业如何在这场疫情中自处?如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2020年5月16日,一场探讨“危机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论坛在线上举办,论坛由IMA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香港可持续发展教育学院联合主办,北大光华管理学院责任与社会价值中心提供学术支持,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中国会计报、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协办,来自不同行业不同组织的九位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看法,论坛最终给出这样的观点: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企业需要系统思考应对危机的策略方法,并以此对经营管理进行优化。进入后疫情时代,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引领,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石,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对更大范围的挑战,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与合作协同效应,推动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系统思考,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主持人:疫情对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影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风险,更好开展可持续发展规划?

周卫东:坚定可持续发展信心。从经济领域来看,很多经济学家、企业家都对当前的经济运行表示担忧,很多行业也受到了疫情冲击。但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最近一期的调研发现,在这次疫情压力下,企业家们更加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商业企业必须坚持的一条底线,这次调研也显示出,更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企业也更能承受危机的压力和疫情的冲击。为有效应对疫情,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推出了三个项目:一是供应链,侧重于粮食安全和粮食供应链弹性恢复,确保不间断、不停工,保证持续供应;二是回归新常态,重点关注员工的健康和复工复产;三是开展影响研究,更多关注在这次危机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当中,我们要如何吸取教训,来重新构建下一步可持续发展长期目标。

吕建中:认识风险的非线性动态特征。疫情让企业重新审视应对风险和危机的策略方法。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们面临的风险和危机已不再是一个线性现象,而是呈现出“点-链-面-网”的非线性动态特征,因此企业应对风险要有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的全局观。整体性指的是将引发危机的因素进行完整甄别,描绘出对于全局态势的指向和作用的路径,这样做到一览无余。系统性是指将各个风险因素以及组合作用之后产生的叠加、迭代、关联效应清晰的可视化呈现。动态性指的是对甄别出来的风险节点损失进行有规律的关注。风险和危机管理是可持续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用系统性、整体性和动态性去思考,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加持续稳定的运营,并且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

边顺喜:成立危机应对委员会。疫情发生后,我们成立了危机应对委员会,其中包括采购部、供应链部门、市场部以及各个国家子网的高层,通过委员会采取协调一致的应对措施。这次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影响,作为跨国企业,我们重点关注和帮助供应链的恢复,一方面开展供应链风险调研,了解供应商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另一方面拿出一笔资金,专门用于支持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帮助他们复工复产。结合法国电信的实践,我认为未来企业要提升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一是要促进供应链实现数字化,二是在运营实践中加大对风险管控和弹性供应链的持续投资,三是加强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提升供应链整体协作能力。

创新引领,筑牢可持续发展基石

主持人: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表示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如何让技术创新更好服务可持续发展?

李国平:把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在这次疫情下,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力量,协同办公、远程会议、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在线服务为企业复工复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推动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IT行业的一些国际性活动,也在积极呼吁各国要把信息与通信技术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实实施的主要驱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就是联通目标2030,倡导利用ICT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企业,都可以把技术创新应用到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实践中去。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看到微软、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的优秀实践。

陈东升:推动财务组织转型,助力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对财务人员和财务组织的要求是不同的,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越来越复杂、涉及行业越来越多、覆盖地域越来越广,这需要财务组织不断创新和转型。传统的将财务当作“账房先生”的观念和做法是不能适应企业长远发展需求的,企业存在根本的目的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财务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应对风险和危机,需要财务组织发挥应有作用,进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动财务转型的路径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实现财务共享,第二阶段是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第三阶段是实现财务数字化。要顺利实现这样的转型就需要财务工作做好三方面转变,即从财务到业务的转变、从关注事后向关注事前的转变、从数据的生产者向数据的使用者转变。

张亚龙:将利益相关方纳入技术创新体系。深圳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占有一定地位,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标本。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深圳的创新模式是聚集了智库资源和利益相关方平台,通过技术创新项目的打造,形成创新效应,进而对产业链形成新的驱动。这其中“利益相关方”是新的角色,以往在城市创新体系中,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为创新提供环境,然后形成产学研用基本模式。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发现利益相关方对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利益相关方群体实际一直存在,只不过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定义,但是在今后的技术创新当中,利益相关方会扮演非常重要的对于技术体验和评价的角色,这提醒企业,不仅要关注利益相关方的后评价,更要在一开始就将利益相关方纳入创新体系当中。

发挥人才、技术与合作协同效应

主持人:经历此次疫情,企业应如何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刚: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可持续发展是关乎人类福祉的发展理念,各行各业都应该树立这一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对人才选用培养的工作中。当前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对经济带来的冲击持续加剧,在这种情况下可持续发展议题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管理会计专业人士,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IMA管理会计师协会一直倡导企业和管理会计专业人士要为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注册管理会计师管理体系,设定了详细的专业能力要求,在考试中加以考核。

孙孝文:重新认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疫情发生后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对14个行业45位企业家进行了访谈,了解企业的战“疫”决策、行动和品牌感知,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同时我们认为,疫情之下企业需要对社会责任进行反思。经过这次疫情,对于今后企业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六个方面建议:一是重新认识时代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确定企业经营理念;二是重新思考用什么方式来践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比如资金、产品、技术还是服务;三是构建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管理能力,与不同的管理机制进行对应;四是搭建社会责任平台,建立合作机制,整合相关方资源;五是从品牌角度提升社会责任的可见度;六是要加强对社会责任经理人持续、专业、系统和规范化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张沁发挥协同效应。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技术和合作,在这次疫情冲击下,这三方面的协同效应体现得更加明显,在企业复工复产中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未来企业要更好开展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更好统筹发挥这三方面的协同效应。在人才方面,企业需要有专业的人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疫情发生后,香港有经验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师没有停工,而是更加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比如建立防疫企业的专业协助组,从精细管理方面为防疫企业提高产能进行义务的技术支援。在技术方面,疫情让我们看到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提升,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说,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援和融合的平台,更好运用数字资源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推动。在合作方面,企业一方面要整合内部资源,提升可持续发展投入的质量;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外部合作,凝聚可持续发展合力,推动解决更大范围的社会问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