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童年,你的童年,我的童年

编者按:你什么时候回忆童年呢?忙碌的人们停不下来,可是一旦停下来回忆片刻,谁不怜爱那个也许遥远,也许不太遥远的自己呢?

生于1950年代的作家高建群说,他写完这则应南方周末编辑之约的童年记忆后,止不住哭了很久。

生于1920年代的王鼎钧,是我们能约到的最年长的作家,他今年96岁高龄了,在纽约定居多年,自从少年时期离开山东老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对他来说,童年和母亲永远留在了那个地方。这里面除了前南方周末主编左方、画家杨先让和编剧郝建教授之外,其他都算专门写作的人。每个作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而勾起的情思是绵长的。——你也借此回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吧。

责任编辑:朱又可

何立伟,小说家,生于1950年代。我的童年呵,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天上。(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5月25日《南方周末》)

模糊童年

王鼎钧

美籍华人作家,生于1920年代

童年,我有过童年吗,应该有。

还记得坐在床沿学习穿衣服,怎样把左臂穿进左面的袖子。然后,右臂。然后,扣纽扣。总是扣错,原来一开始要用两只手摸准第一个纽扣和孔眼,好像操练一班大头兵先确定谁是排头。镜子里,这一排纽扣扣得整整齐齐,服服帖帖,好像乌合之众已成训练之师,心里甜丝丝的,后来知道,这叫成就感。

还记得那时杀鸡是大事,要杀先杀老公鸡,它已经不能报晓了。夹在一群孩子中间讨鸡毛,那又长又硬又漂亮的鸡毛,有个专用的名称,叫翎。那时候孩子没有什么玩具,一翎在手,阳光下如一道彩虹,天天拿出来把玩,向同伴炫耀,或者立刻骑上竹马,去青梅之下,插在她的鬓旁。后来知道,这叫虚荣心。

还记得大雨之后,街旁的一堆黄土变成了泥,孩子们高兴了,玩泥巴。小孩子!你能决定什么呢,你能改变什么呢,一脚踏进泥窝,忽然改了身份,有了权柄,我要圆就是圆的,要扁就是扁的,我也可以把已经成形的打烂,重新再来。那时候大人说,世上有两样东西不脏,泥土不脏,墨也不脏,纵然拖泥带水回家,依然可以兴高采烈,不受责罚。后来知道,这叫支配欲。

再到后来,我知道支配欲可以升华为创造,虚荣心可以升华为审美,成就感可以升华为谦卑感谢。而我,也由童年、中年“升华”到老年。

文章写好,从头看一遍,怎么,我写的是童年吗?

“悲哀”离我们尚远

杨先让

中央美院退休教授,生于1930年代

我出生在胶东牟平县一个小岛子上——养马岛。家中经商。朝鲜仁川有爷爷的绸缎庄。哈尔滨有父亲的油坊工厂。奉天有叔叔的英美烟草公司的总代办。算是富裕人家了。

爷爷是同盟会会员,捐钱支持孙中山反清强国,又学儒持家。两个儿子从中、从和。五个孙子名曰先温、先良、先恭、先俭、先让。我这个先让生于1930年1月11日。日寇侵华后,一系列灾难降临了。

我最小。在家中有祖母溺着、丫头护着、姊妹们宠着。我任性撒泼,成了一个“三间屋里的小朝廷”。

五岁那年,可能我在家中太无拘束,闹得大家烦。祖母说干脆让他“上猪圈”吧(家乡对淘气儿童上学校的戏称)。因为有姐姐的照顾,就上了西村的女学堂。我这就成鹤立鸡群了,更被宠爱着。

第二年入了本村的男学堂,由姨家秀才爷爷教习。书背不过来,依然要挨戒尺打手板。但是我的大仿(写毛笔字)、画画和唱歌受表扬,奖与罚获得了平衡。

1936年是我家最动荡的一年。叔叔在奉天被日本鬼子以“反满抗日共产党罪”枪杀了。爷爷一急之下中风不语。父亲不惜家产,在家乡为叔叔举办了几天大殡,惊动了岛内外。

那几天,人们忙乱。家中成年男女定时哭灵,和尚道士早晚诵经,晚上放施舍。刚六岁的我,与叔叔的女儿学菊妹同岁,我们真玩得痛快。“悲哀”二字对我俩离得尚远些。

直到我九岁那年,随家去了仁川居住。我和二姐、妹妹入了华侨小学读书。不可想象堂叔又被日本警备队冤捕,定罪“共产党”,最后死于狱中。爷爷在仁川的绸缎庄“和聚昌”,也被迫歇业了。

从此后,我心中牢牢地感受到,日寇对我家国侵略的罪行,是绝不可饶恕,更是不能忘记的。否则就要当亡国奴。

我的启蒙老师

左方

前南方周末主编,生于1930年代

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州后,我们乡里就没有小学了,我七岁开始读私塾。

我们村里有个姓黄的大家族,几房人都很有钱,从外乡请来一位穷秀才教他们的子孙。我妈妈求他们,他们才同意我进私塾念书。

私塾有十多个学生,每年每人交一担谷作为学费。由于学生年龄不同,所以每个人所学的课本都不一样,讲授方法是让学生站到他的桌子前,他念一句学生跟着念一句,念会了便叫回去背诵。他从不讲解书的内容,我们问他,他就说等你们长大就自然懂得。

我从《三字经》学起,学完《论语》《孟子》《唐诗三百首》《诗经》和《古文观止》。这个私塾老师,同香港电视剧《大地恩情》里的孙者师简直一模一样。他善良老实,古文也读不少,但寒酸又迂腐,他爱喝酒,老婆不买酒给他喝,就用讲故事和学生换酒喝。为了听故事我们便凑钱买最便宜的酒,到田里抓田鸡炒来给他做送酒菜。到了冬天田鸡没有了,大家不知道怎么办,我出了个坏主意。村里有一口鱼塘,鱼塘上建有个厕所,村民都喜欢到这个公厕去,一来风凉水冷,二来没有臭味,拉的屎有很多鱼抢着吃。我拿了个鱼钩去钓抢屎吃的鱼,一下子钓了条大鲤鱼回来。这条大鱼满肚子都是屎,我有意不把鱼肠扔掉就煮粥给老师吃。老师在吃时,我们问他味道怎么样,他回答说好甜好甜,引得我们哄堂大笑。

我今年虽82岁,仍常想起这位私塾老师,因为童年的启蒙,是影响人的一生的。

狂浪滔天黄河渡

二月河

历史小说家,生于1940年代

我自幼随军。我的父亲凌尔文是个老抗日战士,母亲则稍迟一点。父亲担任了一个营的副指导员。1948年随军南下到河南栾川县剿匪。随即母亲也调入栾川。1948年初,我随母亲过黄河赴河南。当时舅父在河北省军区学习,母亲便写信约他,一道在黄河岸会齐共往栾川。

这在今天几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