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地权于民 仍须杀出一条血路

即使被寄予厚望的“土地流转”最终没能写入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会议文件,也不必感到失望。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即使被寄予厚望的“土地流转”最终没能写入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会议文件,也不必感到失望。中国改革的经验早已证明,越是和民众福利紧密相关、越是具有颠覆性的制度创新,越是会一步三颤,越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勇气、耐心与信心。更何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此前在视察河南、安徽两省时关于“土地承包制度长久不变”、“土地流转”的表态,已经触摸到了农村改革问题的核心,暗示了农村未来改革可能的方向——那就是还地权于民,让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我们能够理解实行“土地流转”在目前的中国可能面临的阻力。消极的,来自那些食土而肥的权势集团,地权还民将剥夺他们借用土地寻租的机会;也来自意识形态的遗老遗少,他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