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防拐,更要教家长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多年帮助失踪儿童和他们的家长寻亲的经历,让张宝艳对妇女儿童问题的认识深入到心理健康、家庭关系、新兴技术和社会治理等各个层面,而她所有相关的工作和思考始终围绕亲情展开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张宝艳在通化市幼儿园做防拐宣传

连续两年,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的提案建议都出现在微博热搜中,被广泛讨论。2019年,张宝艳建议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起刑点调至十年以上;2020年,张宝艳建议对人贩子终身追责,建议收买被拐妇女儿童新发案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目标之中,这是一个希望清除人口买卖盲区、从源头打击买家的建议。

2007年,张宝艳和丈夫创立了公益网站“宝贝回家”,这个网站目前有三个板块:“家寻宝贝”、“宝贝寻家”和“流浪乞讨”,服务于寻子的父母、寻亲的孩子,以及发布可能被控制的乞讨儿童信息。在与公安部门的打拐数据库合作之外,“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多用最为质朴的方式帮助寻亲的人们:搜集所有可能的信息,然后用人工比对的方式在“家寻宝贝”和“宝贝寻家”中碰撞出可能性。截至目前,“宝贝回家”已帮助6277人找到家,其中走失被拐3340例。张宝艳坦言,这些被找到的孩子中,能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的寥寥无几。

在“宝贝回家”,找到亲人的最有力因素在于两方亲人都向外界提供了寻人信息。“单向寻找都是很困难的,”张宝艳说。故而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如果彼此被迫分离,都要站出来寻找对方。

以下是《南方人物周刊》对张宝艳的采访,谈及近年的寻亲打拐工作,以及对保障离异家庭孩子的亲情权的思考。

地方政府的担当,有助于从源头打击人口贩卖

人物周刊:在今年全国两会中,你建议将收买被拐妇女儿童新发案件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目标之中,并与干部提拔任用、公务员绩效工资等指标挂钩。如果当地主动上报、干预、解救,可以在考核中加分,如果等到外部举报介入,就应当减分。为什么会提出这些建议?

张宝艳:其实很多孩子被拐之后,当地是知道他们被拐的。有的孩子的外号就是自己被买的价格,像广东有个孩子叫万三,实际上他就是被以一万三千块买来的;山东聊城有个孩子叫八百元,就是30年前用八百元买来的。还有些孩子,在村子里很受歧视,小朋友们一打仗,就说你是野孩子、你是买来的孩子。你想就连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他是被买来的,当地村干部可能不知道么?我们有个寻家的孩子跟我们说,他们那个村子本来就不大,谁家耗子下个崽大家都知道,家里有个孩子大家能不知道么?

所以说这么多年,其实有一些基层组织在这方面是不作为的,对拐卖妇女儿童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前段时间接到一个被拐妇女的求助,她13岁就被拐去当童养媳,现在16岁。她曾经向村民求助,村民去举报,结果刚举报完买主就知道信儿了,把这位妇女藏起来了。

如果能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比如说等别人解救了,或者本人求助了,或者被我们这样的机构发现了,就应该对当地基层组织追责,进行责任倒查。如果说是基层组织主动发现了,就可以有奖励政策。如果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能有担当,打击人口贩卖的买家,这个事就能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中一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