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接天莲叶的深处 ——记西湖养荷人
杭州西湖的荷花一季能开三四场,从六月上旬至九月上旬,游客都可在芙蕖绿波前尽情流连。而在荷区深处,则隐藏着养荷人,多数时候,他们悄悄地来,默默地忙——热闹不属于他们,不过,这一份兼具了“城市”与“田园”属性的工作,很有几分传奇意味。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1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杨嘉敏
“明朝要早点出发做生活,四点半。”说话者叫陈来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湖水域管理处湖面养护队的队长,自17岁进入水域管理处,已在湖上工作了40年。他从办公桌旁起身,戴上洗得发白的鸭舌帽,风吹日晒的古铜色脸庞朝着门外望一望,转头向几个队员吩咐道。
此时早晨五点半,室外悄静,路灯的橘光笼在门前桂花树冠上;室内也亮着灯,养护队七名队员换好工作服,正要从办公室所在的曲院风荷公园出发,携带着船桨、菱桶,驾船前往西湖较大的荷区“做生活”——这是队员间说的杭州话,意为“干活”。具体而言,这一天的“生活”是疏摘荷叶莲蓬,归拢挑选后,再运到断桥荷区边上,做公益性质的售卖。
莲花过人头
时值7月下旬,已连晴多日。杭州的7月,九点过后,室外行动便像是在“蒸笼”中了。为免中暑,湖上的作业会选在清晨进行,“越早越好,早的话,凉一点。”陈队长说罢,工作船开动起来,破开垂柳掩映的园内水道。晨风拂在身脸上,驱散了我脑中残余的昏沉。一路驶过几个小荷区,荷花烂漫,荷叶如碧盘,挨挨挤挤,连缀着,铺开一片片冷调的绿,看在眼里,很自然有一种凉意。大红花与大绿叶,在水天一色的大湖中,搭配着亭台楼阁、拱桥长堤,是很中国的风景。
中国的水域中,无论东西南北,都有机会见到荷花的身影。当我们来到农家院里的荷塘,或郊野培育基地里的荷花池,作为一种不言自明的背景,我们知道,其中的植株是有人种植、管理着的;而当我们来到西湖的真山水中,心怀为美景所感,不自觉地吟诵起接天莲叶、映日荷花时,是否会想到眼前的荷花也非天生天养。我因为工作关系,与西湖的养荷人——湖面养护队队员们结成了朋友,常常跟他们的船去拍湖上的作业。这一天,我特意起个大早,赶到养护队办公室,以为来得够早了,听陈队那么一说,才意识到,原来五点半出发是为了照顾到我的作息,顿时有些惭愧。
西湖的荷区,大大小小共计24个,以平湖秋月荷区、后孤山荷区为最大,多植“西湖红莲”“建德红莲”“玄武红莲”等花莲品种。这个早晨,陈队与队员们兵分几路,往断桥荷区、后孤山荷区、青帘坊荷区分别行进。我与两位年轻的队员俞阳洋和杨磊同行,我们的目的地是后孤山。
船过苏堤跨虹桥,便从里湖来到了宽阔的外湖上。只见旭日初升,将陆地景物一一描上了橙红的边廓。举目远眺,四围霞光淡淡,映在明镜般的湖面上;湖天交接处,黛色的山峦绵延如展臂,无限温柔,将西湖拥在怀中。湖上的晨光,清新又宁静,睡梦中人无缘得见,对养荷人来说,却是四季不辍的风景。无论哪一个季节,都须格外起早来工作,以减少对游客观赏的影响;多数时候,仿佛是西湖里的隐身人,悄悄地来了,默默地忙完——使我想起朱自清的名句:“热闹是他们的……”不过,在普通上班族看来,这一份兼具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