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女性的道德规范像阴影,可能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你会发现,因为是女性,外界会对她有另外一种看法,也许是宽容,也许是怀疑,做不做得好都会有这些评价。这些既定的对女性的道德规范会影响大家,就像为什么在西方国家年纪大的女性仍然受尊重,而我们这个社会却对(女性的)年龄这么在乎?”

责任编辑:邢人俨

《七个夜晚》灵感源于彭薇与友人的梦境,讲述了一夜之间发生在七个院落里的各种故事,这些凡俗生活画面里的女人虽是历史的无名过客,却怀揣心事与玄机。 (受访者供图/图)

彭薇脱了鞋,盘腿坐在椅子上,讲起当初读明代女教读物《闺范》时那些令她震惊的“烈女”故事:春秋时期的梁国寡妇高行,为了拒绝上门求婚的爱慕者,直接割掉自己的鼻子;江南一女子路过高邮,蚊虫盛行,由于不愿意进男子帐中躲避,最后被蚊虫叮咬而死——她们都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成为了某种道德楷模。

“有关女性的道德规范有点像阴影,可能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彭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还注意到当时社会上一些“女德课”的悄然流行。之后几年,她总希望宣泄“这些女性本身的痛苦、纠结和牺牲”。

断发、截耳、割鼻等“女性楷模”的肖像最终被彭薇一个个绘制在了50米的长卷上,女性形象从过往的历史故事中独立了出来,她把这幅作品命名为《故事新编》,与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同名——意在将历史故事重新放在当下的环境里进行审视。

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认为:“这些两千年以来被类型化了的女性楷模,终于被从她们为忠孝节义而残损自身的上下文中抽出,被放大成为‘larger than life’的独立个体……重要的是彭薇通过这些造型找回了自己的烈女。”

彭薇过去自称席勒描述的那种“朴素”艺术家,不主动向社会呐喊,专注表达自己。2020年7月,《彭薇:女性空间》在广东美术馆展出。“这一次,我是带着问题来的,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彭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2002年起,彭薇在宣纸上绘画精致绣履。她的父亲、国画家彭先诚照例为这批新作“盖章”。彭薇从小在父亲的画案边长大,经常与父亲讨论画作问题。但与以往不同,这一次盖完章后,彭薇哭了。

“那时候思维方式已经跟我父亲这种传统的国画家不一样了,他们考虑构图和画面的感觉,但我其实是带着观念来画,盖的不是我想的那个位置,我非常着急。”彭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绣履”之后,她与父亲的绘画交流在某个意义上结束了。

在彭薇看来,鞋子与女人的关系,实际是一种贴身、私人、单纯的关系,与性无关,女人和衣服鞋子亲近是一种私人体验。

艺术家徐累认为彭薇的“绣履”其实隐示了深度不安、焦虑和反抗。“显然,女画家在性别身份的自认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