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防三年,六连还是“硬骨头”

新增装备多、新训课目多、新转岗位多。多个“新”字汇成了一个“难”字。面对新环境新变化,“六连和其他普通连队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一种精神内涵。”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3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曹思佳 张怡杭

六连官兵在复杂天候下,锤炼过硬军事技能。 (张永进/图)

2019年盛夏,粤东某海域,一场水陆实兵对抗演习进入胶着状态。

第74集团军某旅“硬骨头六连”为蓝军防守部队,担任滩涂前沿阵地的防御任务。面对数倍力量的敌人,六连7次击溃红方进攻。

烈日炙烤下,山间林地气温高达40度,二班长李志豪和4名战士组成的侦察小组,藏身于封闭的地下工事内,担负着狙杀红军指挥员的重任。

缺水、高温,每个人的作训服都被汗水浸湿,浓重的汗酸味弥漫在掩体中。

终于,机会来了。一名红方指挥员出现在望远镜中,二班长李志豪将狙击步枪牢牢抵在肩膀,用瞄准镜圈住红方指挥员。他稍微放松手指,调整呼吸,轻轻扣动扳机。

砰!红方指挥员头盔上冒出一股红色烟雾。潜伏3小时,六连成功完成了“斩首”任务。

对于历史厚重、战功赫赫的“硬骨头六连”来说,荣立二等功并非“大新闻”。不过,这次实兵演习对抗的胜利,对六连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尖刀越磨越快

2019年12月,为期三个月的新训第一阶段考核,顺利落下帷幕。接下来的专业分配时,新兵柳麟提出了一个意外请求:“我想到六连当兵,不去运输连开车!”

柳麟在老家学过汽车驾驶技术,在此前的新兵连摸底考核中,柳麟因驾驶技术娴熟被运输连一眼看中,早早被列入了“内定”名单。不料最后关头,柳麟却作了一个看似“自讨苦吃”的决定,“不爱运输爱步兵”。

为此,运输连的干部专门找柳麟谈心:“你驾驶技术这么好,来运输连开车更是如虎添翼。去了步兵连不仅训练累,而且还得重新学专业,你咋就想不通呢?”

柳麟想去的六连,是一支传承红军血脉,敢打硬仗恶仗的英雄连队,以“三股劲、四过硬”享誉全军。1964年、1985年,分别被国防部和中央军委授予“硬骨头六连”“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荣誉,就是六连的标签。六连的荣誉室大厅里,43张金灿灿的奖状挂满了半面墙壁,百余面红艳艳的锦旗高悬于长廊两侧。六连在161次实战中留下的子弹壳、炮弹壳,被做成名为“硬骨雄风”的雕塑,一尊头戴钢盔、目光坚毅的士兵塑像屹立其中。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相比较其他连队,六连也是出了名的“训练苦、管理严、要求高”。在和平年代,六连人的“战场”变成了赛场、训练场,杀敌制胜变成了夺冠争优。

经过对六连连史的学习后,柳麟觉得自己找到了在军营的目标。他诚恳请求到六连摔打锤炼:“六连最能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