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烂尾楼背后:12年前,一场烂尾的“造城运动”

一个在附近小学上二年级的小孩,因为害怕同学发现他在烂尾楼里住,放学后都不敢和同学一块走。

“那么多个城中村同时改造,在全国无论哪一座城市,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国家严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他们没有等来银行2014年的续贷。

发自:昆明

责任编辑:顾策

别样幸福城的小区住户。 (南方周末记者 卢宝宜/图)

三十多户业主住了进来。他们在工地水坑里取水,用电瓶灯照明,稍微安置一下沙发和床,或仅仅支个帐篷、搭几块木板就住下了。

这个拥有12栋18层高烂尾楼的小区,是昆明市城南官渡区的“别样幸福城”,也是上苜蓿村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不算偏僻,从这儿到市中心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只有8公里路程。六年前,这里开始停工,变成了烂尾楼。

2020年7月,大批业主“硬核”入住这片烂尾楼的事,被人拍成视频上网传播,一下成了大新闻。

小小的空间,两张床住着一家四口。 (南方周末记者 卢宝宜/图)

其实在昆明,像“别样幸福城”这样的烂尾楼很多。虽然烂尾楼有多少并没有官方统计,但昆明本地的都市时报2018年的一篇报道称,23家驻昆房企以收购并购方式获取的烂尾楼项目就多达44个。报道最后称,昆明市场仍然存在大量5年以上的烂尾楼,最长的停工时间已经有18年之久。

别样幸福城4号地块,横幅是最先搬进来的一批住户自己挂上去的 (南方周末记者 卢宝宜/图)

这多少有点奇怪,在房价蹭蹭往上涨的当下,一个省会城市竟然有这么多搁置多年的烂尾楼。

与西南地区其他主要城市相比,昆明的人口超过贵阳,但远低于成都、重庆,2019年末常住人口有695万人。但昆明的房价也在逐年上涨,安居客信息显示,昆明的平均房价从2016年的8485元/平方米,已攀升至2019年的13117元/平方米。

这些烂尾楼的历史成因,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场轰轰烈烈的昆明“造城运动”。那一年,昆明市发布文件,计划在5年内,将昆明市336个城中村全部改造完成。

这场“造城运动”激发了大批本地中小开发商的雄心壮志,但最终却以烂尾告终。

住户们用布当作窗帘和窗户 (南方周末记者 卢宝宜/图)

“硬核入住”的烂尾楼业主

“我差点就从这里跳下去了。”7月23日,周女士在烂尾楼里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别样幸福城”位于巫家坝商业区。这里曾经有巫家坝机场,在2012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按照政府规划,新的巫家坝片区将打造成空港高新区,定位为昆明市未来的城市新中心,近年来先后引进了多家省内外名校。

周女士当初就是看中了巫家坝“教育强区”的发展,2013年交了两套房共计约80万元的首付款,一套买给自己,一套买给即将结婚的女儿作为婚房。两套房都选择在了4号地块的6号楼里。

当时为了凑足首付,周女士把自己原有的房子也卖了。没想到的是,该楼盘在建好了1、2、3地块的回迁房后,4、5号地块的新房从2014年开始停工烂尾。

每个月既要还着2500元的房贷,还要给出去2500元租金的生活,周女士一过就是7年。

女儿已经结了婚,生了小孩,一家三口也在外面租着房子住。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旅游社工作的周女士丢了饭碗,夫妻间经常口角。迫于生存压力,她一个人住进了无水无电的烂尾楼里。

烂尾楼内其他住户的房子 (南方周末记者 卢宝宜/图)

住进4号地块的业主们大多都是这种情况,在房贷和房租的双重压力下,只能搬到自己名下唯一的财产里住下来,哪怕这些房子不通水电,甚至没有门窗,没有外墙粉刷,只有主体砖墙。

大家白天就在小区门口空地上闲聊,夜深了才回到各自的烂尾楼房间里。

搭伙过日子的4号地块住户。 (南方周末记者 卢宝宜/图)

周女士心里很矛盾,个人的困顿和潦倒都被展现在全国网友面前,让她感到很丢脸。但也许只有这样,烂尾楼的问题才能受到外界关注。

“但凡我找到了一份不错的新工作,我也不会住这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