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特辑之三】台南官田乡西庄 在这里了解陈水扁

与马英九相比,陈水扁并不完美。草根出身客观上造成的知识格局狭窄,精神世界单薄,世界观及历史观短浅,使得他常常遭遇政敌和民众的讥讽。穷困的幼年生活记忆带给阿扁的不安全感,令他缺乏足够的理性和耐性与幕僚充分沟通,做一个通盘计划,并踏实渐进地执行。

与马英九相比,陈水扁并不完美。草根出身客观上造成的知识格局狭窄,精神世界单薄,世界观及历史观短浅,使得他常常遭遇政敌和民众的讥讽。穷困的幼年生活记忆带给阿扁的不安全感,令他缺乏足够的理性和耐性与幕僚充分沟通,做一个通盘计划,并踏实渐进地执行。


台南县邻近麻豆镇和善化镇的官田乡,是陈水扁出生和少年时代成长的地方。陈家的祖厝,就在乡内的西庄村。“官田”原名“官佃”,顾名思义,是郑成功时代设 营屯垦的官署田地。这里地处台南县的正中、台湾山脉乌山岭下;毗邻嘉南平原水利命脉,珊瑚潭坐落其间;地域辽阔,物产丰厚,居民多以耕读传家。然而放到现 代来看,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典型僻壤穷乡。

因为出了个陈水扁,这里也一度成为观光地,最盛时每天数十辆游览车满载着游客络绎不绝地像进香团般来此“朝圣”。进入西庄村口,穿过弯弯曲曲的小弄堂,两 旁尽是摊贩,扁帽、扁书、扁CD、扁钟、扁照、扁T恤……阿扁的系列纪念品应有尽有。就连当地土产都冠上了“扁”字:扁豆、扁粽、扁面……相邻的屋舍多年 无人居住,空出的猪舍羊寮也为摊贩所据。整个西庄仿佛正在举办阿扁游园会,与真实的生活隔开了距离。

陈家的祖厝是间最普通不过的闽南三合院,许多游客在此与阿扁的假人合影留念。这个佃农的儿子出身于赤贫之家,靠父母种地兼做长工才有机会进学校读书,全凭 努力成了台湾最年轻的“平民总统”,写下台湾历史上的一段政治神话。“长工的儿子出头天”,这个故事足够励志,带动西庄的“信仰中心”惠安宫常年香火鼎 盛。迷信者认为是宫内的妈祖神威显赫,成全了阿扁这个一穷二白的番薯仔(台籍人)。

陈水扁家中兄弟姐妹六人,他是长子。乡下人一无所有,读书是惟一的上升阶梯。陈家父母靠做工、借贷供他上学,倾其所有培养儿子读书成才。陈水扁也不负期望,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第一名”。“永远的第一名”,这是陈水扁最初能抓住的荣耀,也是他的立身之本。

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艰辛的奋斗历程,使得陈水扁个性非常好强而且强硬。1979年,岛内发生“美丽岛事件”,八位被告中黄信介和陈菊尚无辩护律师,大家都注 意与“叛乱犯”避嫌。陈水扁毅然参加了十五人“辩护律师团”,这是他生命中的最大转折点,此后在党外运动中崭露头角,并最终踏入政坛。

1994年当选首届民选台北市市长后,陈水扁的政治生涯开始迈向高峰。虽然在1998年寻求连任时败选,却在2000年“总统”选举时代表民进党一举拿下 了执政权。这次选举后岛内能够和平地转移政权,由李登辉时代过渡到陈水扁时代,也普遍被肯定为台湾民主政治史上的重要成就。

与马英九相比,陈水扁并不完美。草根出身客观上造成的知识格局狭窄、精神世界单薄、世界观历史观短浅,使得他常常遭遇政敌和民众的讥讽。更加制约他的怕还 是他一味强势自我、过于迷恋权势的性格缺陷,张扬的姿态和表演倾向在选举和推进改革之时为他加分,落实到执政过程中的具体细节上却屡屡成为桎梏。曾贴身采 访陈水扁多年的记者董智森在《台北经验陈水扁》一书中写道:“陈水扁的人气,来自台湾人民长年以来一种政治积压的情绪投射。加上他演讲擅用俚俗谚语,舍得 放下身段扮装各种角色娱人,增加了他的亲和力。”

陈水扁曾回忆,小时候每天早上蹲在门口屋檐下刷牙,冷不防抬头看屋檐柱子,似乎它们会随时倾倒。有心理学家分析,穷困的幼年生活记忆使得阿扁一生充满不安全感,对随时危机四伏的恐惧令他缺乏足够的理性和耐性与幕僚充分沟通,做一个通盘计划,并踏实渐进地执行。

尽管对他行事风格的争议至今不断,来自南台湾的他却始终享有故乡人的坚定支持。当你走访官田西庄时还不妨顺道品尝一下地道的台南小吃,与阿扁家乡的乡亲们聊一聊对他的看法,或许会对这位传奇人物增加些不同角度的了解。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