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固之旅

一位留着山羊胡的老汉守在我车前。他牙齿稀疏,目光深藏,胸前扣眼儿上系着一根麻绳,麻绳另一端揣在口袋里,不知是钥匙还是怀表。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23期)

责任编辑:方迎忠 郑洁

去往九彩乡的路上

西海固位于宁夏南部,地处黄土高原,由于极度干旱,有“苦甲天下”之称,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去年8月下旬,我进行了一趟西部之旅,把西海固作为其中一个目的地。出发前,我看了一些早期影像,那里的荒凉和贫瘠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然而,当我驱车抵达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实际上,西海固9个贫困县区(西吉、原州、海原、同心、盐池、红寺堡、泾源、隆德、彭阳)中,至今已有8个脱贫,只剩下西吉一个贫困县。

旱天岭移民新村,砌院墙的父子

2019年8月25日晴转阴

早晨,天空湛蓝,浮云飘逸,公路如黑缎带般蜿蜒起伏在绿色的丘陵间。

红寺堡区位于烟筒山、罗山和牛首山三山之间,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区。新建的砖瓦房成片地分布在公路两旁。

在长着芒草和碱蓬的旷野上,不时见到昔日的土坯房废墟,残垣断壁上布满斑驳的青苔。沟壑间,空空的窑洞仿若在风中诉说的嘴。

在一簇草丛旁,我发现一处用水泥和红砖修筑的水窖,里面还残留着未用完的水。在缺水的日子里,村民在深深的地底挖出水窖,把雨水和雪水收集起来,然后才能在漫长的干旱中,靠着这种苦涩的水生存。

一个小伙子骑摩托路过,他从六盘山搬来这里不久,正在熟悉周边环境。他指着一大片移民新村说,那里预计安置3.4万人,现在入住了一千多户。他穿着干净的迷彩服和牛仔裤,摩托后座上挂着一个崭新的帆布褡裢,上面印着“一路平安,吉祥如意”。一辆工程车从我们面前驶过,扬起黄色的尘土。“最近几年政府搞生态保护,山绿了,雨水也多了。”他看着远处的罗山说。

在旱天岭的移民新村,我看见一对父子在院子里砌院墙。老人74岁,以前一家人住在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山坳。他弯下腰抱起一摞空心砖放在墙头,儿子拿起其中一块码在墙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