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戏剧节】30年昆曲人生

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导演王斌从事昆曲表演、创作、管理工作30年。教戏、排戏、演戏、“看”戏、接戏、聊戏……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他觉得现在是自己人生最幸福的时候,因为他所热爱从事的昆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追捧。

1978年3月20日,年仅11岁的王斌被江苏省戏剧学校昆曲科录取,经过7年的学习,他毕业进入了刚恢复建院的江苏省昆剧院工作。30年的时光,他与昆曲共同度过,他见证了昆曲从被扶持到被保护再到出作品又到出市场的历史,也品味着昆曲发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选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也一步步地走向了世界。

目前,经过江苏省昆剧院继承创新了《牡丹亭》《桃花扇》《小孙屠》等十余部大型剧目,新挖掘传承了100多出传统折子戏。从过去的一年10多场招待演出到现在的天天有演出,场场人爆满,老一代艺术家焕发青春,中年一代承上启下,青年演员意气风发,戏迷如痴如狂,在王斌的眼中,昆曲的春天已经到来。

江苏省昆剧院副院长、导演王斌从事昆曲表演、创作、管理工作30年。教戏、排戏、演戏、“看”戏、接戏、聊戏……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他觉得现在是自己人生最幸福的时候,因为他所热爱从事的昆曲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接受、追捧。

1978年3月20日,年仅11岁的王斌被江苏省戏剧学校昆曲科录取,经过7年的学习,他毕业进入了刚恢复建院的江苏省昆剧院工作。30年的时光,他与昆曲共同度过,他见证了昆曲从被扶持到被保护再到出作品又到出市场的历史,也品味着昆曲发展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选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也一步步地走向了世界。

目前,经过江苏省昆剧院继承创新了《牡丹亭》《桃花扇》《小孙屠》等十余部大型剧目,新挖掘传承了100多出传统折子戏。从过去的一年10多场招待演出到现在的天天有演出,场场人爆满,老一代艺术家焕发青春,中年一代承上启下,青年演员意气风发,戏迷如痴如狂,在王斌的眼中,昆曲的春天已经到来。

他与昆曲30年_幻灯

王斌手持1980年在苏州参加全国昆曲节目会演时表演折子戏《断桥》的照片,那是他的第一场昆曲演出。(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18日,王斌正在后台化妆。(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20日,第31届世界戏剧节《1699·桃花扇》剧目演出时,王斌在后台指挥。(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20日,在第31届世界戏剧节演出《1699·桃花扇》结束后,观众们纷纷购买演出纪念品,王斌(右一)和演员们忙得不亦乐乎。(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21日,王斌(右一)与青年演员们一起说戏。(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17日,王斌(左)在为青年演员安排新闻媒体采访。(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18日,昆曲戏迷们正在向王斌(右)索要昆曲演出的门票。在王斌担任版主的《幽兰雅韵》网上论坛吸引了一批忠实戏迷。(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22日,王斌在江苏省昆剧院大院中展示14年前昆剧院大院的图片。(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21日,王斌(左)在向昆曲新秀施夏明讲述1981年在杭州师承昆曲大师周传瑛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18日,王斌在“兰苑”剧场演出传统折子戏《琴挑》。(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2006年5月13日,王斌(左)与著名话剧导演田鑫鑫(中)在为参加新编剧《1699·桃花扇》的青年演员们说戏。(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18日,王斌(左)在接受戏迷的献花。(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20日,第31届世界戏剧节《1699·桃花扇》剧目演出中,王斌在后台伴唱。(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20日,在第31届世界戏剧节演出《1699·桃花扇》结束后,扮演女主角的著名昆曲艺术家胡锦芳将观众的献花转献给王斌(右一)。(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10月18日,王斌(右一)在编导即将演出的节目。(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记者翻拍的1994年王斌(左一)在北京参加全国昆剧青年赏评比展演时与中国戏剧学院导演系主任金桐(左二)等的合影。(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记者翻拍的1985年王斌(左一)在江苏省戏剧学校昆曲七年制表演专业小生组毕业时的合影。(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网络编辑:merak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