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如何面临猝死危机

2020年9月25日上午7点59分,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一名45岁男乘客在站内扶梯处突然晕倒,站方呼叫民警和专业医护乘客进行抢救,同时也了呼叫救护车,不幸的是乘客最终抢救无效去世。猝死事件再次引发于猝死和城市公共场合急救设备装配的讨论。

关于城市如何面对猝死事件频发的现实,本报曾于2020年1月9日发表报道《深圳力推AED背后:一个城市与“猝死”的赛跑》,详细讲述了深圳力推AED,如何与“猝死”赛跑的经验。如今旧文重发,希望再次提醒读者,请关注公共场合的急救知识,多一位掌握急救知识的路人,多一个可以快速拿到的急救设备,就多一分希望。

责任编辑:张玥晗

北京大兴机场配备的AED (南方周末记者 汪徐秋林/图)

2019年12月以来,深圳通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已经成功挽救了4名心搏骤停患者。

而数据显示,这个城市面临更多猝死危机。

据深圳市120调度系统统计,深圳75家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单位、86个急救站每年出车救治的病患中,2014年猝死1897人;2015年为2058人;2016年数字上升至2567人;到了2017年,超过了3000人。

据深圳急救中心主任周强介绍,数字攀升原因种种,主要是城市人口增加、老龄化、诊断水平提高或者生活压力增大等。

面对猝死,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主任陈志建议“在救护车到来前的时间里,公众需要自己开展急救”。普及救护知识,增设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成为建立公共急救体系的重要一环。

从2017年开始,深圳在机场、地铁站、火车站、体育馆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铺设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同时向公众普及院前急救知识与急救技能。

截止到2019年12月,深圳已完成首期500台、二期1500台及三期2000台部分AED的安装配置。

“配备AED设备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改变公众急救理念。”周强认为,一套公共急救体系的建立包括政府的推动、急救体系的筹建、设备的铺设和救援知识的培训。

2019年2月26日,深圳市急救中心联合深圳火车站在该站前广场开展“出手急救,你也可以”公益宣传活动。 (受访者供图/图)

现实:12条生命被救

自2017年10月全市投放AED,截止到南方周末记者发稿时,深圳已通过AED先后挽救了12个人的生命。

2019年5月16日,深圳市民张国防亲历了一场救援,成功救助心脏骤停病人孙江平。“就像放电影一样,至今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当晚,深圳体育馆运动中心一名42岁的男子在运动休息时突发心梗,猝然倒地。张国防和同伴正在体育场馆中跑步,看到该男子身边围着了一圈人。

张国防对猝然倒地并不陌生。2018年,他目睹有人在游泳过程中猝死,也曾在西安、南京两地亲眼看到路人突然倒地不起,跑马拉松时,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