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盔,活跃在黎以边境

“天空不时有无人机飞过,邻国的船只也会经常无缘无故地越过边境”。变幻莫测的局势,给维和任务增添了不少多变因素。

营地上空,时有导弹在飞,有时一天能看见好几次。刚开始,陈茂良每次都会心里一紧,想知道它们到底飞向何处,担心它们突然坠落。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紧张情绪,逐渐被日常繁忙的维和任务所消解。

(本文首发于2020年10月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梁健豪 黄安之 何欣桐

中国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队长及部分队员。 (南方周末记者 麦圈/图)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机场。一下飞机,热浪袭来,不同于地中海美景带来的愉悦,海上吹来的闷热暖风,让人心生烦躁。

“从机场出来的瞬间,就感觉从天上掉到了地上。队长和一列警卫戴着钢盔,穿着防弹衣,手里拿着枪,全副武装,还要求我们换上同样的装备。我的精神马上紧张了起来,心想‘这个国家不太平’。”陆军中士陈茂良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身上的防弹衣,墙上的弹孔,路上的警察拿着AK47,这些场景时刻提醒着他,战争可能随时都会爆发,这一年的生活,要谨慎再谨慎。

2019年5月,中国南方,一支部队飞往黎巴嫩贝鲁特,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2017年,陆军第74集团军某旅,就开始承担联合国维和任务。这已经是该部队连续四年向黎巴嫩派出维和官兵,累计逾600人。第十八批赴黎巴嫩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将经历不一样的考验。

当地时间2020年1月20日,贝鲁特爆发大规模抗议游行,交通被阻断,抗议人群主动为中国维和部队的车队让行。 (彭希/图)

“这个国家不太平”

黎巴嫩地处地中海东岸,南邻以色列,东部和北部接壤叙利亚,曾是中东地区最为西化的国家之一,一度被誉为“中东小巴黎”。后来,随着伊斯兰教人口不断涌入,黎巴嫩局势愈加复杂,有“中东火药桶”之称。

中国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的驻扎地点,位于黎巴嫩南部省提尔市的海滨小镇沙玛,离黎以边境约20公里,不到半小时车程。虽然部队不在直接冲突区内,但“天空不时有无人机飞过,邻国的船只也会经常无缘无故地越过边境”。变幻莫测的局势,给维和任务增添了不少困难。

队长朱俊每天的任务之一,就是整理从各方获得的安全情报。

每天,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司令部(以下简称“联黎司令部”)传发安全形势简报,从当地媒体获得的最新信息,以及中国大使馆武官处定期发送的安全须知,共同为维和部队编织起了一张细密的信息安全网。

“从纯粹的安全角度来考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