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驶过伊图里河

伊图里河林业局在林业史上有过耀眼的篇章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方迎忠 郑洁

伊东,一对牵手走过铁道线的夫妻

今年大兴安岭雨水大,一连三天都在下雨。伊图里河镇的供暖管道改造工程临近尾声,埋设管道的深沟大都被填平了,只有几处尚未完工,沟里积着雨水。楼前闲聊的居民议论着,担心能否按时供暖,9月的大兴安岭已经有了寒意。

五年前及更早的时候,我到过伊图里河。它给我的最初印象至今难忘——在明晃晃的阳光下,绿皮火车缓缓驶过小镇,斑驳褪色的老房子呈现出一种沧桑质朴的美,让人产生时光倒流的幻觉。现在,小镇有了变化:伊西一大片荒废的平房不见了,成了清河广场,居民楼的外墙全部加装了保温板,并粉饰一新,远远看上去,就像新建的房子。

雨中的伊图里河

伊西,小区凉亭内经常有买房的南方人打牌

卖房

陡斜的街道因施工而变得泥泞,路边随处可见肆意生长的杂草和散落的生活垃圾,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松香味,两辆铲车在交替地推着煤渣和泥土。我在一处废弃的铁皮房前停下脚步,上面贴着一排售楼广告,其中一张醒目地写着四个大字:拎包就住。

伊图里河镇是大兴安岭林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上世纪50年代起,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经由伊图里河运往全国各地。到了90年代后期,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林业由伐树转为种树,伊图里河铁路分局也被撤销编制,并入海拉尔分局,大量人员外迁,留下很多空置房。

“房子卖了,四万五。”身后传来一个男人洪亮的声音。他穿着运动装,戴着棒球帽,脸上架着黑框眼镜,看上去有五十多岁。他和遇见的每一个熟人打招呼,他们有的穿着雨靴挎着塑料桶,刚从山上采蘑菇归来。

中年男人经过我身边时,我和他聊了起来。他住在海拉尔,因为管道改造回来,顺道把房子卖了。“不是为这点钱,是为了省心。”他笑声连连。我们边走边聊,几分钟后,就到了他住的楼下。我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