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人已“死”?

“这样的争议越多,反而离音乐本身越远。很多时候,争论并不讨论音乐,而是上升到了人身攻击,最终都变成了质问为什么要有乐评人这样的职业存在。”

责任编辑:刘悠翔

乐队“木马乐队”在演出。 (《乐队的夏天》节目组供图/图)

2020年夏天,33支新老乐队在网络综艺节目上集体亮相。率先引发大众关注的,却是台下的乐评人。

出道近二十年的老牌乐队“水木年华”登上《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演唱了他们2013年创作的歌曲《青春再见》,当场被乐评人批评唱法“太油腻”,是“中年人的无病呻吟”。水木年华最后得到185票(满分280票),因排名靠后被淘汰。其中,以乐评人为代表的专业乐迷仅投出了4票。

出身“快乐男声”的歌手白举纲带着他新组的摇滚乐队“白日梦症候群”,参加了《乐队的夏天》。他在表演结束后表示,自己不顾“上面”的阻拦,执意要实现自己的摇滚梦,这才是他真正想玩的音乐。被打上“选秀歌手”标签的白举纲对摇滚乐的这番“表白”,没有赢得乐评人的好感,他的演唱被乐评人批评为“没有灵魂”。最后投票阶段,只有一位专业乐迷给他投了票。

来自粤东小城海丰的乐队“五条人”,是《乐队的夏天》第二季最受关注也最具话题性的乐队之一,他们的草根形象、自带综艺效果的语言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带着浓厚市井气息的方言歌曲,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受到观众喜爱。但在“乐夏”现场,最初他们并没有受到专业人士的待见,以至于反复被淘汰又被复活,成了“打不死”的五条人。

五条人、白举纲和水木年华遭遇的争议,让乐评人群体罕见地被推到台前。早期的乐评人是活在纸媒和电台里的,他们的点评看上去一团和气;如今,乐评人迭代,成为综艺节目中争议的“制造者”。这一切的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在一个人人皆可吐槽、发表言论的时代,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乐评人”,专业乐评人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乐评人邓柯在《乐队的夏天》第二季。 (《乐队的夏天》节目组供图/图)

被骂上热搜的乐评人

“这都是些什么乐评人?”“乐评人下去吧!”五条人乐队第一次被淘汰下场的时候,“乐夏”的弹幕刷屏,网友将“炮火”对准了握有投票权的乐评人。

乐评人邓柯觉得很无奈,他认为这是由节目的“时间差”带来的。在“乐夏”录制现场,五条人临时更改了出场曲目,用大多数人听不懂的海丰方言唱歌,歌词字幕都来不及打上去。但网友们看到的节目有影像资料做背景交待,“流里流气”的仁科和永远踩着一双拖鞋出场的阿茂说话搞笑、形象立体。“超级乐迷”张亚东在节目中公开表示:“我以前搞不懂为什么会请这样一支乐队来,唱的都是什么呀?但见了他们本人,我太爱他们了。”

“五条人并不是一个单纯以音乐性取胜的乐队,他们的音乐本身没有那么吸引人,是人的魅力让他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