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光兴读《程千帆古诗讲录》|古典文学教授的“典型”
责任编辑:刘小磊
程千帆(1913—2000)先生在课堂上。
获读张伯伟教授编《程千帆古诗讲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我心目中的千帆先生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起来。
1995至1997年我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的时候,千帆先生已经完全退休了。但是,由于我的宿舍离千帆先生的南秀村寓所比较近,经常见到千帆先生、陶芸先生,耄耋二老,相互搀扶,偶尔一先一后,缓缓走在从他们南秀村寓所前往南大这边的坡道上。山城的路既不宽敞也不平坦,日常人来车往,熙熙攘攘,多数时候,我只能远远地注目致敬而已,不敢向他们打招呼。
1997年初春,我随我的博士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贻焮先生(1924—2000)与师母登门拜谒千帆先生。千帆先生言笑蔼然,慈祥可亲,令人如坐春风。席间,品尝他们家乡的“酒鬼”酒,两位老先生还一起兴致勃勃地用湖南方言吟诵白居易《琵琶行》。记忆中还有1996年初冬,伯伟教授组织的“素心会”读书会上,有幸聆听千帆先生的精彩讲演。
我读《程千帆古诗讲录》,眼前浮现出讲台前的千帆先生,是一位风格鲜明、老骥伏枥的古典文学教授的“典型”。
1957年,正处在人生壮盛之年、事业巅峰状态的千帆先生,不幸遭受无妄之灾,被剥夺大学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