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小传》为何不老?

《大亨小传》中的一段话最近又在美国社交媒体疯传。一本差不多100年前出版的小说,可以有什么心酸眼亮的智慧跟今天的网民分享?

责任编辑:刘小磊

治城大学的住校评论家歌丽根(Maureen Corrigan)和她的代表性著作《爱不释卷:<大亨小传>为何不老》。

无论诺贝尔文学奖有多重要,都不可能像大学颁授学位那样赋予作品价值,所以作家和读者应该对这个被吹嘘为“文坛最高荣誉”的奖项抱怀疑的态度,这才健康,即英文所谓的“healthy skepticism”。

美国作家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76年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暗地里觉得疑惑和委屈,因为很多伟大的作家从未获得垂青。今届的得奖者美国诗人格吕克(Louise Glück)认为,作品的普及、流行和大众化,是作家最大的敌人。作家不是“网红”,不应“稀释”(dilute)为读者提供的经验以换取“人气”。她最受不了的,是百多年前几乎人见人爱的美国诗人朗费罗(Henry Longfellow)。朗费罗在1882年逝世,当时世人视他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可是,在格吕克眼中,朗费罗作品的平易近人,正是他的致命伤。

格吕克的诗不算拒人千里,但绝非平易近人。她的代表作是30年前出版的诗集《阿勒山》(Ararat)。阿勒山又名亚拉腊山,矗立于亚米尼亚高原,峰顶终年积雪;根据《创世纪》记载,是挪亚方舟在大洪水后最后停泊的地方。《阿勒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