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牺牲的战友,我们是幸运的”丨抗美援朝70周年⑧
责任编辑:姚忆江
我叫赵英远,今年89岁,1950年参军。我原来是23军202团的文化教员,1952年调入师部医院参加抗美援朝。
当时我们的野战医院距离前线仅有数公里,因条件有限,只有轻伤员能就地治疗,重伤员只能转运后方。在艰苦的环境中,我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医院没有血库,医护人员就轮流献血;缺少蒸馏水,我们就架起大铁锅烧出蒸汽自制。为防止敌机“一窝端”,我们把病房建在不同的山头……
夫妻同时入朝
我的老家在安徽巢县,我和丈夫都是23军202团的。当时他在团部做组织工作,我做宣教工作。我俩于1952年9月结婚,没过几天就收到了23军要入朝作战的消息,随后我俩就一起去了朝鲜。
我们大部队先在江苏太仓集结,经安东进入朝鲜,然后朝“三八线”进发。行军路上有很多美国飞机,日夜在天上飞,我们一直是“夜行昼伏”。一般都是晚上五六点钟开始走,到早上五六点才休息。朝鲜山多,行军的时候,我们就穿行在山里,经常要爬山下山。
入朝的冬装已经发了下来,棉衣棉裤加起来有8斤重。除了冬装,每个人还要背自己的背包,还有1支十字镐,大概有十几斤。夜里走着走累了,后面的同志打瞌睡,一头趴到前面的同志身上。好不容易到达一个休整地点,可还没放下背包,飞机又来了,只能立马四处疏散隐蔽。
美国飞机发现一点点火星就丢炸弹,为了防止暴露目标,很多男同志想抽烟都不能抽,晚上住宿的时候也不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