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 | 教育扶贫五载,希沃把故事写进留声机

让更多教育扶贫的故事跨越山林,让每一个梦想从此和世界相通

2016年,还在读一年级的葛兴怀背着小书包,走进了贵州毕节团结乡七星关区团结小学的教室。伴随近年来脱贫攻坚的深入展开,很多乡村学生都已经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但葛兴怀和大部分山里娃一样,多数关于山外世界的想象,还是来自于老师的一根粉笔,一面板书,以及经过好一段时间差后,才会迟迟来到他们身边的一支流行歌、一部动画片。

乡村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总是有所滞后

距离团结小学1200公里车程的甘肃省静宁县新店小学,语文老师李部帅正操着一口浓重陇中片的普通话给孩子们授课。对于李部帅自己来说,他知道口音会给孩子们上语文课带来影响,但即使在学校层面,对此也没有更好的选择。教学力量薄弱,是新店小学多年来的隐痛。 

传统教育向信息化教育的融合、过渡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对于大山里的师生来说,一场转型的阵痛在所难免,但李部帅还是选择和千千万万的乡村教师一起,冲在了前面。 

2020年,李部帅和几位老师率先当起了新店小学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在信息化教育扶贫项目希沃公益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通过信息化的教学设施,标准的阅读发音功能终于让李部帅的语文课多了个得力的小帮手。

而在团结乡,升上六年级的葛新怀和同学们坐在智慧课室里,通过交互智能录播设备,葛新怀和同学们就可以和广州荔湾少年宫的学生一起上合唱课,一起学习当下流行的歌曲。一连上线,相隔两地的好朋友们就同时发出了开心的欢呼。

通过信息化教学设备,打通城乡教育资源

五年时间,从遥远辽阔的黄土高原,到崇山峻岭的西南腹地,在“教”与“学”的双重革命下,未来逐渐变得触手可及。 

2020年,为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三个课堂”的应用生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接受优质教学资源整合,教育教学的质量正在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伴随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举措不断加深,从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面入手的育人功能得到强化,“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正在全国逐步推广,已经有越来越多丰富的艺体课程走出城市,挺进大山。

希沃公益行从2016年开始向各地乡村学校输送了信息化教学设备,并通过志愿老师同步向乡村教师输送教学培训,盘活边远地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从2016至2020年,希沃公益行累计捐赠711所学校,超过27900名老师,363000名学生从中受益,总投入超过3464万。借助深耕多年的教育信息化经验,以其自身所擅长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工具,希沃公益行让全国教育帮扶点学生不光能上学,更能上好学,一张信息化的教育扶贫网路正在全国点亮,一个个“语文”、“音乐”以及更多的专递课堂,正在为无数大山里的孩子进行智与灵的启蒙。

希沃公益行5年成绩

葛兴怀和李老师只是教育精准扶贫攻坚的小片段,更多扶贫故事仍然等待被发掘:

11月3日,由南方周末和希沃公益行共同发起故事征集,讲述在希沃公益行的帮助下,更多山村学校推进信息化教学升级的真实案例,成功入选的故事将发表在南方周末官网,同时作者可参与希沃后续更多的公益活动。

#希沃公益行故事征集#

让更多教育扶贫的故事跨越山林

让每一个梦想从此和世界相通

征集照片示例

征集形式:

一段小故事,几张珍藏的照片,一段短视频,讲述远去的光阴,晒出学校的改变。回忆一下你和希沃公益行支教老师的故事,Ta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希沃公益行之后,学校发生了哪些改变?随文附上教师授课短视频更佳。

参与方式:

1,请在11月30日前将文字、图片、视频打包发送至chenshilan@cvte.com邮箱;遴选工作将在12月份上旬完成,工作人员将以电话通知。

2,请在文件里注明姓名、学校、联系方式,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张XX+XX学校+1XXXXXXXXXX】

↑点击图片进入“2020希沃公益行”品牌活动专题查看更多资讯 ↑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