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攻占中产的客厅?

200平米的新家还没装修好,孙宇龙就把哥们叫到新家来体验他的“观影神器”,两人重温了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玩PS4,直到凌晨两点多,才回各自住处。

全是因为那台电视。

▲  大屏打造沉浸式观影体验 (激光电视用户供图)

妻子赵叶知道,看电视是丈夫的“重要时刻”。88英寸大屏幕配上SONOS(智能音箱)音效,是成年人难以拒绝的沉浸观影体验。33岁的孙宇龙对“看电视”极为认真,有着自己的仪式感:关灯、拉窗帘、一杯咖啡、手机静音。——其实从视觉效果上看,不关灯、不拉窗帘也丝毫不影响画面清晰度,但孙宇龙坚持认为这样更接近影院的观影体验。

孙家客厅装的是一台激光电视。2018年刚开始装修的时候,这款产品在无锡还没上市,赵叶和孙宇龙订了一台70英寸的海信液晶电视。后来两人逛街看到了同品牌的激光电视新品,孙宇龙站在超大屏前面不动了,媲美激光影院的临场感,4K超高清,外加震撼杜比音,只用一句话,他就把赵叶拉拢了:“它看电影效果好,还护眼。”

事实上,孙宇龙早就关注过激光电视,不过一直没机会体验。他在楼上的休闲客厅和卧室分别安装了两台液晶电视,但一楼客厅的C位,一直空着。

直到两人在专卖店看到那台激光电视——迅速调整采购预算与方案,果断选择了88英寸激光电视。

2020年春天居家隔离期间,这对年轻夫妻窝在沙发里,看完好几部日韩剧,重温了《大话西游》等经典电影。最近,他们把《沉默的真相》刷了两遍。宝莲灯在电视旁垂下粉红色的花序,日子在光影流动中快速划过。

电视品类的消费升级悄然发生在大量中产家庭和高净值人群中。主打大屏沉浸观影的激光电视正在成为新消费场景下的宠儿。

根据奥维云网的监测数据,今年1-9月,整体彩电线下零售量同比下降30.4%,而激光电视线下零售量同比增长60.5%,是彩电市场上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品类。

▲  激光电视正在成为新消费场景下的宠儿,图为陈数体验激光电视。

除了岳云鹏、张继科、高伟光等明星用户,作为电视新品类,激光电视也获得各大主流销售渠道的力挺。

国美零售总裁王俊洲介绍,国美是第一批将激光电视进行独立展示的零售商。2020年1-8月,激光电视的护眼科技契合疫情下大屏网课需求,激光电视在国美销售同比增长超过50%。

“激光电视大屏临场感强、护眼优势突出、轻薄便携,节能环保,是大屏进入家庭的最优解决方案。”苏宁易购家电集团总裁吴丁剑表示,激光电视推动了整个彩电行业的大屏化进程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在苏宁易购,激光电视独占80英寸以上大屏市场40%以上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屏之王”。

在线上,大屏激光电视不断成为搜索热词。

京东零售家电事业部副总裁谢帆透露,今年前8个月,激光电视在京东实现了490%的增长。

在天猫消费电子非标类总经理徐重看来,激光电视的大屏沉浸观影体验、大屏游戏娱乐体验和独特的护眼优势吸引了天猫80、90后年轻主流消费群体,已成为天猫用户广受欢迎的大屏视听装备。

2019年“双十一”,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购买了一部海信激光电视,他称“激光电视”为“屏幕新物种”。

“新物种”起源

原子无言,能阶跃迁。

1917年,爱因斯坦首次提出受激发射理论,这是产生激光的重要步骤。激光本来只是一道光,但因为它可以实现完美的色彩还原和视觉表达,无数显示产业的人想把它应用在可以惠及每个普通人的显示产品上。

十多年前,时称“电视大王”的法国汤姆逊公司受投影仪启发,计划推出激光电视产品,但在不久后放弃。激光电视涉及电子、光学、热流多个技术方向,不是传统电视厂商的优势领域。各大知名品牌纷纷折戟“激光显示”。

转折发生在2007年。那一年,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赵叶才17岁,城市家庭的客厅里多为液晶电视,42英寸就是当时常见的“大屏”。

2007年最火的电视剧是《奋斗》,导演赵宝刚在年底拿到内地最受欢迎热播剧的奖项,他的获奖感言说给每个中国人:

“一起奋斗,为你们的梦想愉快地奋斗!”奋斗,成了那一年的国民热词。

这一年,也是中国显示行业,为梦想奋斗的一年。随着液晶显示的快速发展,中国彩电业被日韩牵着鼻子走的劣势越来越明显,他们想要改变。

受制于人的最直接表现是,当日韩企业频繁展出80英寸大屏时,中国企业只能展出四五十英寸的液晶电视。电视产业链自主权掌握在上游少数几家日韩面板企业手中。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曾对国内彩电业发问:“中国彩电企业必须思考:方向在哪里?”

 ▲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称“激光电视”为“屏幕新物种”

当时,液晶屏正在拼命突破尺寸限制。三星为2008年北京奥运定做了一款70英寸的液晶电视,限量888台,售价高达399999元,媒体评论“与一台宝马、奔驰等名车的价格相差无几”。

而风浪边长大的海信开始辟出新航线。2007年,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开工投产。除了加大对芯片和模组的投入,海信也驶入了技术的“无人区”,投入激光电视研发。

海信的激光显示技术研发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的支持,时任海信电视首席科学家的刘卫东博士担任课题组组长,并逐渐聚集起刘显荣、钟强、郭大勃等一支年轻的科研团队。

2011年,研发人员做出了激光显示的样机,但是体积偏大,功耗高,不像能放在客厅里的家庭消费品。

那一年的夏天,北京大学光学专业博士生刘显荣加入研发团队,见证了海信激光电视走上“超短焦路线”。“这也是激光电视区别于长焦投影的关键所在。”刘显荣解释,超短焦可以满足0.5米,投射出100英寸甚至更大的画面,将激光器在客厅中的存在感降至最低。

2012年初,集合了激光光源、超短焦镜头、高性能抗光屏幕,并具备智能系统和电视功能的激光电视雏形机问世,并在美国CES展会上亮相。这个全球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消费类电子技术展,每年一月在拉斯维加斯举办,是全球各大电子产品企业发布产品信息和展示高科技水平及倡导未来生活方式的窗口。

“三星电视有位领导去了三次展会,每次都来看这台激光电视。还有其他日本电视企业的工作人员过来,他们都看很久,问得也很详细,还拿个小本在记各种参数,在各种角度拍照——能看出来,他们对这个方向非常关注。”钟强向南方周末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  第一届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产业链上游企业代表在体验激光电视。

作为海信研发的骨干力量,他亲身经历了液晶显示的辉煌,并在2015年转向激光电视研发。“当时全球每年2.2亿台的电视市场,98.5%是液晶电视,全球在享受液晶的鼎盛,也都在期待新技术的出现。”

2014年9月,海信推出全球首台100英寸激光电视,并实现激光电视量产。上市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这一产品应用了世界领先的激光显示技术,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电视显示技术方面的长期垄断地位。”

“在口水中长大”

激光电视不仅有色域范围广、寿命长、效率高、功耗低、节能环保等优势,在价格、重量上较同尺寸同级别液晶电视有明显优势,功耗仅为液晶电视的二分之一。

但问世初期,很多消费者对这一超大屏“新物种”仍存疑虑。

赵叶把装修完工的家拍了图文发上小红书,有人看见她的激光电视问,“和投影仪有什么区别?”很多像赵叶一样的购买者还会遇到非常粗浅的问题,“白天不拉窗帘能看清吗?”

这些误解大多根植于早期投影仪带来的“刻板印象”。早期投影多用于商务办公,对画质要求不高,灯泡使用寿命在3000小时左右,就会出现变暗、偏色、变形、解析模糊等显示问题,然后用户通过联系售后花钱更换一个灯泡——人们似乎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种“不合理”。

做电视出身的海信不能接受这样的情况发生在电视用户身上。

“海信把它称作激光电视,就是严格按照电视的标准在做产品。”刘显荣解释,人们头脑中所有基于早期投影仪产生的担忧,在激光电视研发过程中早已经被解决了。

2014年,激光电视量产投入市场后,激光研发团队也曾遇到产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问题。

刘显荣清楚地记得,他前后共做了13个方案,都失败了。2012年,海信在CES上展出激光电视后,2013年下半年LG也推出了他们的激光电视产品,但随后终止了计划。刘显荣买来他们的机器,发现了研发者面临的相同困境。

他把它称为关系到科研人员体面的“关键事件”。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委托了检测机构检测问题成因。找到原因后,方案很简单,必须推倒重来。这意味着,之前的模具要全部作废,需要重新投入几百万元去开模,加上给用户换机,所有费用达千万。

“从上到下,在对这个问题上是没有犹豫的。”刘显荣回忆。也因此,海信拿到了解决产品可靠性的专利,把激光电视的质保期提高至5年,至少可以保证几万个小时的高品质工作,这比任何液晶电视的质保期都长。

如果把电视比作一张女孩的脸,刘显荣和钟强这些80后的理工男一点点用技术和耐心点亮了它。

2018年的5月,对彩电业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个月。

海信推出定价2万以内的80英寸激光电视新品后不到两个月就登顶畅销榜榜首,受益于激光电视的销售爆发,2018年6月,海信在75英寸及以上大屏电视市场的零售量和零售额占有率双双跃居第一位,这也是中国品牌首次在75英寸以上大屏市场实现了对外资品牌的历史性超越。

▲   全球激光显示的从业者越来越多

这个销售表现远超上游供应商预期。钟强透露,80英寸激光电视新品上市前,公司就跟某关键部件厂商沟通过,让他们提前准备产能,“对方可能觉得我们过于乐观了,并没有很重视,结果导致产量跟不上需求,对方负责人亲自登门致歉,并承诺加大产能,优先保证海信需求。”

但是,质疑甚至攻击并没有停止。“激光电视伤眼”“激光电视亮度差”“激光电视是过渡性产品”还会被个别自媒体拿来炒作。

事实却恰恰相反。正如孙宇龙对妻子赵叶说的那样,除了激光大屏强大的临场感,它的优势还有护眼。

2020年9月19日,第二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祖彦介绍:“下一代显示产业的主流就是激光显示。”

“从成像原理来看,激光电视采用反射成像方式,人眼接收到的光线非常柔和,同时像素之间无边缘效应,可以实现全像素发光,有效降低了单位面积内光强,长时间观看不易引起人眼视觉疲劳。激光电视的亮度适中,300-400尼特之间,位于人眼最佳视觉感知线性区,观看舒适的同时又可展现出高色饱和度和细腻的色彩变化。”许祖彦院士强调道。

2018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对比试验显示,在144组测试数据中,激光电视所呈现的画面非常接近自然光。与液晶电视的直射光线相比,激光电视的画面不刺眼、更柔和、更舒适。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没接触过激光电视的用户可能会有疑问,但只要接触过产品的人好评率都很高。

2020年6月,中国电子商会对最近三年购买过电视的用户组织的调查数据显示,激光电视用户向他人推荐所使用的产品的推荐率为70%,远超54%的行业平均值。

激光电视正以持续高增长的态势进入更多追求优质生活的中产家庭客厅。

以海信为例,上市六年多来,海信激光电视在80英寸及以上大屏市场上的占比接近40%,其中,海信100英寸大屏激光电视已进入三万多个别墅家庭,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屏王”。

回望研发的路,海信内部心疼地把激光电视描述为“在口水中长大的孩子”。

“宠儿”

孙宇龙在购入激光电视后,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因此,无论是与好友相约观影,还是与发小一起在PS4上玩拳皇,妻子赵叶都听到他向对方“一顿推荐(激光电视)”。

“新物种”今年6岁了,历经无比严苛的口水洗礼后,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熟。

消费是最真实的投票,它也促使一些原本放弃激光电视战略的生产商重新布局。2019年1月,韩国LG的激光电视产品首次在CES消费电子技术展上亮相,三星、索尼等企业的激光电视也悄然进入欧美和中国市场。

当前,全球已有二十多家企业进军激光电视领域。

不同的是,这次带队者不是日韩欧美品牌,而是中国企业。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任爱光透露,作为激光电视的核心技术,“光学引擎”中国已经可以100%自主研发设计,60%以上的制造成本都掌握在本土企业手中。

截至2020年9月,海信激光电视国内专利申请1022件,国外专利申请181件。中国激光显示的专利总数,占全球总数的50%以上,实现了在显示领域的首次引领。

▲  海信激光电视斩获“2020年度电子视像行业创新产品”奖,欧阳钟灿院士为海信颁奖。

激光电视不但是消费市场的宠儿,也是行业的宠儿。因为这是中国显示的一次领航,它前所未有地把中国电视行业和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紧密联合在了一起。

在2020年9月结束的第二届全球激光显示技术与产业论坛上,力推激光电视的各企业一把手几乎齐聚;有人评价:“在显示行业干了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么多国内外大佬,几乎能想到的都来了。”在这场论坛上,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又做了一件很“中国”的事:承诺未来5年内,海信将与行业分享1000项技术专利,期待百花齐放。

而海信将继续准备量产卷曲屏激光电视,于明年推出8K激光电视和10000流明以上商业用途的激光电视,通过与5G、AI技术结合,尽快实现“空间皆显示”的未来场景。

技术研究者对产品的极致要求,与当代青年对家庭生活的规划与渴望不谋而合。

在赵叶的印象里,丈夫孙宇龙之前并不是热爱打扫卫生的人,很多消费选择均由父母或赵叶代为决定。当有了自己的家以后,孙宇龙开始注重生活品质——选择自己中意的家电设备、亲力亲为打扫卫生。

当代年轻人正在通过消费选择的升级来彰显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力和审美力。

在200平米的居住空间里,赵叶与孙宇龙还设计了一间健身房。居住一年后发现,客厅才是两人最爱待着的空间,激光电视不仅给奔忙的生活带来了最强的仪式感,更在沉浸观影中重构了时空与人的关系。

(应受访者要求,孙宇龙与赵叶均为化名。)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