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近1亿患者,九成不知自己患病——警惕“沉默的杀手”

作为一种慢性病,慢阻肺的病症并不和缓,有着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

呼吸困难不是伴随衰老而来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应时刻提防“沉默的杀手”。

被锁住的呼吸道

朱正(化名)目不转睛地盯着卧室里躺着休息的父亲,如坐针毡。

有人描述,慢阻肺患者就像是呼吸道被一把老旧松垮的锁锁住了,只留下一道窄窄的门缝,吱吱呀呀地摇晃着。维持生命循环所需的全部氧气,都只能从这道狭窄的门缝里挤过穿过。

听着父亲吃力的呼吸声,想象着父亲承受的病痛,朱正更加坐立不安。

父亲的呼吸道问题是多年的老毛病,去年入秋后病情不断加重,在几次检查后确诊了,是慢性阻塞性肺病。

这是一种慢性病,由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无法完全治愈,只能通过日常调理来预防发作。自此,朱正的父亲成为医院的常客。

由于一直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父亲的病情在年前逐渐稳定下来。年前,医生叮嘱他两周后再来复诊,朱正稍微松了口气。这次的间隔时间长了些,说明父亲的病有好转。

(医院的走廊内 图源:新华社)

可没想到,忽然暴发的疫情让“去医院复诊”这件事似乎成了“永不到站的列车”。医院的封闭,小区的隔离,对朱正的父亲而言,这是性命攸关的关卡。买不到药,又无法入院治疗,一旦慢阻肺发作,慢阻肺患者的生命岌岌可危。

朱正暗暗发怵,仿佛代表着父亲生命空隙和光亮的那道门,正逐渐向他关上了。他心里明白,慢阻肺虽是慢性病,可一旦发作,却有着极高的死亡率。

好在,朱父平稳地度过了那个月,一直到医院解封,他才陪着父亲完成了那次约定好的复诊。

不仅朱正的父亲,疫情之下,我国超过一亿的慢阻肺患者都可能身处这样的窘境之中,忽然被扼住生命的希望。患者家属和患者们,悬着一颗心,希望能熬过特殊而艰难的阶段。

经此一疫,此前被群众轻视的呼吸道健康问题讨论度越来越高,慢阻肺患者群体也愈发受公众的关注。作为一种慢性病,慢阻肺的病症并不和缓,有着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越来越多受呼吸道健康问题困扰的患者用自己的经历提醒大众:不要忽视日常对呼吸健康的防护。

提防“沉默的杀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具有进行性、不可逆特征,危害性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第1位。它最先损伤的靶器官是肺脏,还会引发多种肺外并发症,累及全身器官,常见的并发症有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气胸、肺栓塞等,更会诱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生存和生活质量。

慢阻肺的临床表现为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和喘息,标志性症状是逐年进行性加重的气短、呼吸困难,尤以秋冬季为重。患病者无法承受稍大幅度的体力活动。咳嗽、憋喘是较为明显的慢阻肺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吞咽功能相继丧失的状况,必须要紧急送往医院。

(医院里的医生与患者 图源:新华社)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沈华浩教授指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每7个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人,2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发病率也有8.6%。慢阻肺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前期没有什么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一旦有了症状,肺功能可能已经损失50%左右,危害极大,早发现早治疗十分重要。”

截至目前,我国慢阻肺患者已经超过1亿人,每两分钟就有5个人因慢阻肺而失去生命。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是世界慢阻肺日,多国呼吸病专家积极倡议设定这个特殊的日子,是为了向那些可能患有慢阻肺但尚未被诊断出的人们强调:呼吸困难不是伴随衰老而来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应时刻提防“沉默的杀手”。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也曾多次向公众强调,就患者人数而言,目前在我国慢阻肺已成为与高血压、糖尿病“等量齐观”的慢性疾病。仅2016年,因慢阻肺死亡人数就达87.63万,位居我国单病种死亡人数第3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当前慢阻肺的防治形势已十分严峻。

关注慢阻肺永远不晚

慢阻肺病因复杂,是一个长期累积发病的结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领导完成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结果显示,国内受访者仅约10%知道慢阻肺这一疾病,不足10%的受访者曾接受过肺功能检查,可见大部分患者对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十分不足。

目前尚没有药物或手术能根治慢阻肺。慢阻肺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减轻当前症状、防止疾病进展、防治急性加重。也就是说,一旦确诊为慢阻肺,将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但是,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疾病。有效的防护的前提是对慢阻肺有更加系统、严谨的认识,以及提高防护意识并培养科学的防护习惯。同时,对慢阻肺患者而言,有效的治疗也需要对慢阻肺疾病有更科学、深入的了解,培养积极的治疗调养心态。

在此背景之下,11月19日20:00,由南方周末主办,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的《遇健公益行》第四期节目将聚焦秋冬季呼吸健康话题,邀请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博士、教授、主任医师郑则广参与直播,面向公众,探讨如何防治呼吸道疾病,包括对慢阻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问题,旨在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攻克慢阻肺治疗难题,改善患者生存环境”就在不远的将来。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