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基因编辑科学家王皓毅:科普的内核是科学精神与生活热情

 在谈及公众对于科学议题的社会讨论时,王皓毅表示“非常在意”。

他认为,公众的讨论会影响整个行业的生态,会影响到科学家所进行的工作。比如被污名化的转基因技术,就一大批领域科学家的工作以及他们后期的转化,也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很多部署。

“我并不是说某项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是完全安全,只有好处”,王皓毅谈到,“而是对任何技术,包括基因编辑也好,必须是足够了解再去讨论,不能泛泛地讨论”。

何谓基因编辑

“解释什么是基因编辑,什么是基因,要先解释什么是人”。王皓毅一开口便直指问题根本。

人有60万亿细胞,除了红细胞,每个细胞中都有细胞核。细胞核中携带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缠绕的生物大分子就是DNA。DNA是由单个核苷酸组成的,每个核苷酸有不同的碱基,等于由4个不同单元拼接起来的,而这4个碱基便被定义成4个字母,分别是A、T、G、C。

“把这46条染色体上缠绕的所有DNA按顺序读出来,其实就是由4个字母组成的一本书”,王皓毅用书来比喻,试图让基因的知识更好理解。

通俗来讲,用书的比喻是最形象的。如果把基因组形容成一本书,它就是一本写在生物大分子上的书。它的每一个篇章就是条染色体,染色体上缠绕它一部分序列,每一章中重要的句子就是基因。每一个基因,通过复杂的生化反应形成特定的蛋白,蛋白质会催化细胞深入活动。

同理,对基因进行编辑同对书本上的字句进行编辑有一定类比性。

王皓毅解释道,“我能把4个字母的序列进行精确修改,首先要精确定位到这本书某章某一段某句话,删掉一句话甚至删掉好几句话,或者改掉一个字,现在技术发展到可以精确到把一个字改掉,把A变成C,或者可以插入一句话,或者插入一段话,这都可以做到,叫基因编辑技术”。

简言之,基因对这个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来说就是它最底层的信息。基因编辑,就是用特定的方法去修改染色体上特定的DNA信息。

当下,基因编辑等生命科学技术,使我们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和极快的速度,读取我们的生命天书。“如果我们能够改造基因这本天书,就会具有和上帝相同的改造生命的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力量。”

我们对于人类自身、对于这个世界上其他物种的操作能力,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个地步,那么,手持基因“剪刀”的人类,一刀会“裁剪”出怎样的未来呢?

“我们可以用它来编辑动物,可以用它首先研究到底不同的基因,是怎样影响动物发育的、怎样影响疾病发生的”,王皓毅在一次演讲中如此说道。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畜牧业中,长角后的公牛会相互攻击,也会影响整个生产的效益,牧民不得已便需要把角去掉。这件事情本身成本非常,也不符合对牛的“动物福利保障”。不得已,科学家们开始就基因编辑来影响角的发育,使这些公牛不长角,而这只是基因编辑实际应用中很小的一个部分。  

虽然任何一个好的技术,一个强大的工具,都有很好的应用场景,但是也有其自身的应用语境,同时也不可避免会有它的风险。 

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对于导致明确疾病的基因突变,我们就应该大力推动做治疗开发;对于育种、农作物或者畜牧业育种有帮助的基因位点,就应该去改造去应用。”王皓毅对于解决问题有着很严谨的态度,但也勇敢尝试。

科普科学精神

美剧《生活大爆炸》中,少年“谢耳朵”在“质子教授”的科普节目启蒙下,最终步入科学殿堂。

这种影响广泛存在于当前的科学界,对于一批科学家来说,优质的科普内容引导其对某个领域产生一定兴趣,并将终身投入进这个事业。

“科普工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启蒙”,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认为,“启蒙公众科学逻辑、科学思维的训练,从而能对质疑的事物作出自己的理性判断”。

而公众的这种科学认知与精神,对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向前推进,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良性循环下,不断推进整个国家科技水平的前进。

科普的重要性毋容置疑,但如何课程却成为了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

“如果要讲明白什么是基因编辑,我至少得讲15分钟”,王皓毅对于上述科普内容并不是很满意,并对当下碎片化传播与快餐式文化消费现象感到担忧。

这并不意味着对科普的排斥,反而是对优质科普内容的期待。通俗易懂的方式配上严肃认真的话题,哪种讨论才有意义?哪种讲述才更深刻? 

对于这种甚为复杂的行为,王皓毅提出一种观点,“并不是科学家不是都善于或者喜欢做科普”,他认为科普和科研还是有差别的,科普需要有一批作家或者媒介媒体,负责任的、懂科学的、专业的人士,将知识展示出来。而某个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和腾讯这种好的科普平台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而谈及这次腾讯公益基金会发起的科学探索奖和X-Talk,王皓毅认为,这种活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科普,并且影响力广泛,会带动民间支持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这是很好的方向。

除此之外,王皓毅还在科普对象方面特别提到青少年。

“青少年的思维可塑性会高一点,我认为更有希望,我们希望激发他们的热情”,王皓毅建议年轻人,保持独立思考和对生活的热情,“这是我每天都要和我儿子讲的话。”

他表示,在当下这样一个知识触手可及的时代,知识灌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现问题,理解并解决问题,创造新的东西。怎样在这个时代利用互联网资源、利用知识数字化,去重新塑造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和新一代真正思考的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解放更重要,如果需要一个引导,就是告诉你可以做这些事情,而不是说我告诉你必须得做什么。”王皓毅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