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与9省14县3747村的冲刺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

祝安宁的前半辈子算不上安宁。

妻子任亚利二级语言残疾,女儿祝喜娟还在念书,哥哥祝新宁脑力有些痴呆,和祝安宁一家挤在一个破败的老房子里。家人的牵绊,把祝安宁去城里打工的选择也切断了,只能在蓝田县玉山镇刘寨村打零工。 

全家4口人全靠祝安宁一个人养,艰难维生。

2018年9月,有人“送”了份工作给他——在当地苗木基地干活。这是一份“好活”,月均收入2000多块,年收入能到2万5千块。这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靠就业,一下子过了贫困线。 

为了回报这份难得的好工作,祝安宁总是铆足了劲儿干活,出勤最早、收工最晚。苗木基地的工作很辛苦,有时候需要在零下10℃的环境挖坑填土,有时候要在35℃的高温下浇水栽树,祝安宁从来没有抱怨,无比安宁;他还想着做更多。

今年新冠病毒防控期间,祝安宁主动报名提供志愿服务,每天按时为全村住户消毒;哥哥祝新宁受他带动,也参与到疫情检查站的夜间值守中。

祝安宁这两年常对人说:我的家庭受到政府和爱心企业的很大帮助,我不能忘记这一切是怎么来的,我要主动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苗木基地建于2018年。当年,碧桂园派了一支专职扶贫队伍进驻蓝田,启动了苗木产业扶贫项目,带来大量本地工作机会。

扶贫产业的商业闭环 

碧桂园兴建的苗木基地在全国还有好几处:广东英德、河南虞城、湖南平江、广西百色、河北新河、江西兴国…… 

碧桂园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既有集约化、规模化的苗木农场,也发动农民分散式、房前屋后种植苗木。截至2020年8月,碧桂园在12个县推广苗木种植近2000亩,通过租用土地、解决就业、财政资金入股分红等方式帮扶超10000名贫困人口。目前兴国、蓝田、英德等10个农场已陆续出货,产值超过7000万元。

碧桂园在英德的苗木示范基地

2018年6月22日天还没亮,江西兴国县下辖的埠头乡龙砂村一组,就有贫困户在碧桂园兴建的苗木花卉基地等着,“希望能够过来工作”,这种就近工作赚钱的机会太难得了

“根据每天工作量及工作难度的不同,基地会请20至50名村民在这里务工,每天务工费为80元,其中有不少是留守妇女。当地村民私下把这份苗木花卉种植工作叫做种“致富花”。农场负责人那段时间最开心的事就是给工人发工资,“看到贫困户拿到钱开心的样子,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贫困户还能通过资金或劳动力入股,来获得更高收益。可贫困户哪来的钱?

所以碧桂园按“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资金运转模式,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模式,调动贫困户及村合作社的积极性。于是,有贫困户把苗木带回家自己种植,日后等待碧桂园回购,拿到工资以外的一笔收入。

种苗木是碧桂园精准扶贫的重要“造血模式”——对一个地区而言,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办法,该模式让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奔向美丽乡村。因此,碧桂园对扶贫的要求是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

由于集团地产项目在园林绿化上有巨大的优势和需求,所以碧桂园在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开展苗木种植产业。以江西兴国县为例,在确定产业扶贫方案之前,碧桂园兴国扶贫团队与碧桂园旗下各相关单位组成联合调研组,赴兴国进行了多次调研,25天后确定苗木花卉基地扶贫模式。

最终,所有种植苗木都由碧桂园进行回购,不让种植户承担市场风险。碧桂园的产业扶贫项目设计非常注重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这意味着扶贫实效能得到保证。

除了苗木基地外,碧桂园还在多个贫困县进行现代农业项目扶贫,包括蓝田的贝贝南瓜、鱼咀村的走地鸡、河头村的百香果、崇礼的亚麻籽油、白沙镇的红茶等,都是扶贫产业线里走出来的农副产品。

在碧桂园的扶贫年鉴上,2018年是极为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碧桂园正式提出将扶贫列为集团主业之一,并组建了近200人的专职扶贫队伍,与9省14县3747条村达成结对帮扶协议,助力33.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更重要的目标是帮扶地区能实现自我“造血”,消除贫苦之根——这是碧桂园给贫困乡村的永不褪色印记。

在碧桂园2019年度业绩报告中,“积极参与公益扶贫”成为集团披露的重要板块,报告中写道:“坚持公益扶贫事业23载”。

一半身家的投入

23年前的1997年,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拿出几乎一半身家,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资助大学生,只提出一个要求——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是他捐助的。于是这个细节瞒了10年,直到2007年有人以“感动更多人投身公益”为由说服他,他的身份才被揭晓。

2002年,他又在女儿的建议下出资2.6亿创办国华纪念中学,面向全国免费招收优秀贫困学子——这又是当时一半的身家;2013年,杨国强再次出资3.5亿创办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定位为“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这所全国唯一全免费的大专院校不仅学费、教材费、食宿费全免,还提供服装费、床上用品费和寒暑假期探亲往返路费等。

杨国强想证明一件事:受到良好职业教育的人,也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生活。所以他向被贫困困扰的年轻有志者提供良好、免费的职业教育,希望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走向幸福生活。 

“一时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家庭陷入贫困无力逃脱。要彻底阻断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问题,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一个都不能少。”杨国强说,他懂贫困,也知道如何走出贫困。他小时候差点因为贫困读不成书,幸而国家给了2块钱补助、免了7块钱学费,杨国强才得以继续上学。教育扶贫是他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一种表达。

但创办免费学校一事常常被人误解,哪怕到了2020年,第三所慈善学校——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院在省内招生时仍旧遇到同样的质疑:“哪有这么好的事?你们肯定是骗子。”

甘肃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院

以该校现有的学生计算,一年免除的费用约为2300万。完全免费的高中和技校,在杨国强之前,没人办过。

这样一所职业技校除了能让贫困学生继续读书,更重要的是拥有了“脱贫”的技能。对甘肃临夏州而言,许多考不上高中的学生只能回家务农或打工赚钱;一些考上高中但读不起的贫困生,依然看不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如果是女生,初中毕业后就要准备嫁人了。

甘肃临夏州康乐县的16岁少女马雪莲因父亲的离世,而不得不与母亲共同面对艰难的生活。如果没看到国强职业技校的招生计划,马雪莲或许会跟其他女同学一样早早嫁人,减轻母亲的负担。但母亲不想让女儿重复自己的生活轨迹,不断叮嘱她“女孩子一定要学点真东西”。

马雪莲如今在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物业管理专业,毕业后会进入碧桂园在当地的地产项目工作。学校第一年还开设了建筑工程施工、汽车美容与装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会计等6个专业。

这些专业是姜虹校长经过调研,并根据当地经济特点和碧桂园的优势而设立的。该校的教学目标直指“就业”,需要帮助当地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的局面。对个人而言,教育会带来一辈子的可持续受益;对当地而言,教育扶贫特别是职业教育帮扶,能带来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020年9月19日,在该校的开学典礼上,新生听马自东讲述了杨国强先生“免7块钱学费”的故事,由此了解到自己的命运是如何与别人联结在一起,并看到读书带来的更多可能性。马自东是临夏州东乡县政府党组成员、副县长,他在致辞时语调激昂:“以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能去到的地方,就可能是你们工作的地方、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这可能是全国、也可能是全世界!”

如今,马雪莲已经能感受到生活轨迹正在发生改变。她在路上遇到小学女同学时,会觉得有点尴尬,“不知道该聊些什么”,对方已经有孩子了,而自己尚在求学。“读书和不读书完全是两个人”,24岁的马兰菊今年夏天刚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毕业,成为当地甘肃东乡县为数不多的女大学生,她理解马雪莲正在经历的一切,碧桂园发放的助学金极大缓解了她大学期间的生活压力。

马兰菊

贫困家庭出来的马兰菊把简历投递给碧桂园,今年秋天成为碧桂园在甘肃东乡的扶贫工作小组成员。曾经的受助者也成为“送礼物的人”,马兰菊会在早早嫁人、务工的年轻女孩耳边低语:你不应该这么早嫁人,你应该做点有意义的事。

军令状的底气

在与9省14县3747条村结对后,碧桂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寻人”——寻找老村长。

碧桂园在14个帮扶县寻找了140位德高望重、具有带领村民发家致富能力的“老村长”,他必须是本村人、被村民认可、入户和沟通“零障碍”。

比如广东清远市连樟村的“坚叔”。他曾担任村民小组村长近10年,经验丰富,对村民信息了如指掌,所以村民不叫他村长,喊他“坚叔”。

老村长陆志坚

老村长的工作不少,不仅需要入户宣讲、开展慰问,准备老村长接待日,还要积极协助村扶贫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动员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排查施工质量、软装装修、制作宣传册子、以及横幅、展板、墙身广告等等,不一而足。

“有问题找坚叔和标哥”,成为连樟村的日常。标哥是陆奕标,另一位“老村长”。他们随传随到,不管是项目建设还是村民日常,需要帮忙时,老村长就会过去。

以前,连樟村村民盖房子需要雇人把砖头扛进村,因为车子开不进去。如今,碧桂园和老村长协力扭转了这一局面。

2018年,连樟村开展新农村建设,要在基础设施和环境风貌上进行改造。由于要修路,扶贫队伍规划把部分房屋拆除或搬迁,村民不愿意,无论怎么劝说都无效。最后,老村长坚叔先把自家十多间杂物房和猪鸡舍拆了,为连樟村新农村建设铺好了“第一条路”。

这是典型的“老村长”——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是碧桂园要找的老村长。碧桂园党建扶贫组甚至为此专门制定了《寻找“老村长”以思想扶贫助力精准脱贫的工作指引》,以保证“老村长”工作在各县有效开展。

所有老村长都由碧桂园统一招录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队编外“公益岗位人员”,由碧桂园支付月薪。建立寻找“老村长”机制,在扶贫工作中融入党建元素,成立一线扶贫党支部,激发贫困村党支部活力,助力思想扶贫。碧桂园的“党建+扶贫”模式成为扶贫主业的顶层设计。

在碧桂园结对的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精准扶贫一线党支部还签署了脱贫《军令状》,宣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在该县,碧桂园找到了9位“老村长”,组成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今年69岁的钟南生是其中最年长的一位。

“我有幸担任扶贫‘老村长’一职,希望继续更好地带领更多贫困户走出困境,慢慢地走向富裕。”钟南生说。

3747村的各自美丽

对于扶贫事业,碧桂园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李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碧桂园扶贫会发挥集团自身优势,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坚持精准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针对因病致贫的现实与可能,碧桂园向帮扶的14县中患白内障的贫困户提供免费治疗;为0至16岁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购买人均保费50元的全病种大病医保;在广清区域、陕西区域联合当地保险公司,分别对江西兴国县、陕西宁陕开展“顶梁柱”计划等健康保险。

 

在一些结对的贫困村里,基础环境落后,村庄规划亟待整治。碧桂园在广东英德连樟村、鱼咀村、河头村等地,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项目、“厕所革命”项目、污水处理项目及其他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项目等,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

 

在人居环境整体改造后,粤北“空心村”鱼咀古村按规划建设成为集花海梯田、观光体验菜园、民宿、书吧等于一体的多业态田园旅游小镇。碧桂园充分尊重当地建筑文化与工艺,优先使用当地工人、材料、工艺,聘请当地老一辈工匠,将民宿与村落相融合。水稻、木瓜种植和中华黑豚、走地鸡养殖等相关产业链也发展了起来,古村绽放全新活力。 

2020年9月的鱼咀村

慢慢地,碧桂园摸索出“4+X”扶贫模式:“4”是指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由集团统一部署的规定动作,“X”是指结合帮扶地区实际拓展的自选动作,确保精准扶贫。

《碧桂园参与扶贫评估报告》指出,碧桂园扶贫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有效探索,践行和丰富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彰显了新时期民营企业的社会价值。2020年11月20日,筑梦者公益大会授予碧桂园“2020精准扶贫年度典范企业”奖项,以表彰其在精准扶贫工作上的突出贡献。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随着精准扶贫方案有效落实,截至目前,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结对帮扶的全国9省14县已全部脱贫摘帽, 3747条贫困村的生活大焕新。贫困户视美好的变化为碧桂园送来的礼物,事实上,这是民营企业感念社会发展红利的诚意回报,是这个时代的礼物。

碧桂园在多个场合反复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正因为此,他们才有幸参与到精准扶贫这项伟大的事业当中来。这是碧桂园收到的最好“礼物”。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