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基德 在极度热爱与难以忍受之间

金基德延续了韩国电影对历史记忆的重视,揭示无法消化的民族伤痛,不同的是他更重视个人化的表达。爱欲与暴力、互相伤害却又互相依存的关系、毫无希望的底层人生,是他电影反复出现的主题。他的电影赢得许多人的热爱,但电影中的暴力,乃至他现实生活中的暴力,也让许多人难以忍受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责任编辑:周建平

金基德  图 / 视觉中国

金基德因新冠肺炎于12月11日去世的消息传来时,许多人在微信群里相互询问消息的准确性,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对他的中国影迷来说,这个名字意味着一个观影时代。在世纪之初的十年里,金基德的《漂流欲室》《撒玛利亚女孩》《收信人不详》《坏小子》等一系列作品成为他们的青春佐证。有网友留言:“比起很多在阅读电影史时才知道的大师名字,金基德是真正伴随我青春的那个人。”人们怀念金基德,同时怀念那个信仰艺术电影的岁月,通过他找到对惨绿青春的最佳写照,发泄出自己对世界的恨意。

《撒玛利亚女孩》 (2004)

相较于在中国普遍的知名度,金基德在韩国影坛一直处在尴尬的境地。他的电影以暴力和色情著称,但又灰暗晦涩,在韩国本土的票房一直不好。尤其是2018年曝出性骚扰和片场暴力等丑闻后,金基德从国际A类电影节的宠儿渐渐成为一个令人唾弃的名字,为了躲开舆论的追击,他旅居东欧,近况鲜为人知。

据韩国YTN电视台12月13日称,尽管金基德在国际影坛享有极高知名度,但韩国电影界少有对其的公开追悼。他的生前身后,留下的传奇与骂声,仿佛他的电影一样,有种邪性的宿命感。 

《坏小子》 (2001)

时代造就的电影天才

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韩国一个普通山村,父亲是退伍军人。少年时,他饱受父亲家暴之苦。当时的韩国社会处在李承晚统治末期,贫富差距较大,社会矛盾尖锐。这一年,导演金绮泳拍摄出电影名作《下女》,以一个家庭里主仆之间的复杂关系,对韩国的阶级问题进行了批判式表现。或许是一种冥冥之中的联系,在韩文里,金基德和金绮泳的名字就差一个字,他们都喜欢以女性的遭遇表达时代的创痛,以风格大胆闻名影坛。

很快,军人政府上台,类似《下女》这种深受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电影影响的创作风潮终止了。到了朴正熙统治的时代,政府宣布将电影登记制改为许可制,个人拍片的独立制片制度被废除,电影产业事实上掌握在政府手上,致使韩国电影业在整个1970年代都非常萧条。1980年,韩国政府才宣布放松电影生产管理,但电影审查制度依然存在。

金基德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的,对他来说看电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会做的事,自己15岁就在工厂打工,显然与此无缘。后来,金基德在韩国海军陆战队服役,复员后在社会上打零工,吃了不少苦,终于攒下一笔钱远赴法国学画。出国后,他过了一阵子流浪生活,才真正开始接触到电影。在看到《新桥恋人》和《沉默的羔羊》两部当年大热的电影后,金基德意识到电影的门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毫无经验的他萌生出拍电影的想法。

像很多导演一样,他先以编剧身份入行,所写的几个剧本获奖后,于1996年筹得资金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鳄鱼藏尸日记》。电影以汉江一座桥下的流浪者为原型,以一个临时家庭的爷爷、小男孩和名叫“鳄鱼”的青年偶遇一位轻生的女孩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变故为故事。电影中的“鳄鱼”曾经是镇压过“光州事件”的军人,退伍之后依然妄图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他先是强奸了女孩,后来又和她产生了情感……在这部青涩的处女作里,已经显示出金基德日后反复使用的主题:爱欲与暴力的交织,互相伤害却又互相依存的关系,以及毫无希望的底层人生。

《鳄鱼藏尸日记》 (1996)

也是在同一年,与金基德同岁、在美国接受过教育、后来也蜚声国际的洪常秀拍出了处女作《猪堕井的那天》,这部电影同样以大胆的性爱场面震慑了韩国影坛。应该说,金基德和洪常秀的电影看上去风格迥然,却都以各自的方式革新了当时的韩国影坛,表达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