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农地买卖调查

城郊农村集体土地自由买卖长达十余年,与现行法规政策明显相悖。如此大规模的农地交易,动力何来?前景何在?卖掉土地后的农民,生活又是如何着落?

责任编辑:吴传震 余力

城郊农村集体土地自由买卖长达十余年,与现行法规政策明显相悖。卖地农民、土地中间商、买地盖房者、当地政府反复博弈,达成微妙的平衡。如此大规模的农地交易,动力何来?前景何在?卖掉土地后的农民,生活又是如何着落?

围绕土地的斗争

1999年到国土局任土地监察员之后,贵港市土地监察支队副支队长罗志康已经玩了9年的“猫和老鼠”游戏。

林乙香就是罗志康众多的游戏对手之一。

这场游戏的内容,简而言之:林乙香想盖房子,罗志康不让盖。

按照现行法律,自己盖房子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获得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另一种就是,在农村的宅基地上建房子,不过仅限于本村村民。

来自贵港北部山区的林乙香,想走的却是第三条路,她要和很多人——来自贵港各地、广西各地乃至湖南、贵州的人们——一样,通过私下交易,购买贵港市郊的农地,来建自己的宅子。

在城里——即便是城边上——有一个家,林乙香的这个愿望,从十多年前村里开始有人搬迁到贵港时就已经萌生。她在村里种的甘蔗运出来卖的话,要先运上船,然后坐马车,最后搬上汽车——仅这一点,就已经让林乙香抓狂。况且,到现在,村里差不多五分之一的人都搬出来了。

但是她又买不起城里的商品房。在贵港市区,即便是最便宜的商品房,一套90平米的房子也要16万元——这差不多等于乡下一位农民30年的收入。而且,即便买得起,林乙香也不会买:进城之后打工用得着的那些工具、锄头、铲子,总不能天天用电梯运上运下吧,还不让人笑话。而且,加上丈夫、孩子、父母,家里有7口人,小房子住不下。

于是,林乙香用打工赚来的3万多块钱,向城边的农民买了一块60平方米的地。又打了两三年工,林乙香赚够了盖三层楼所需的六七万元。

在罗志康看来,林乙香这是非法占用农地。

林乙香也知道,自己投入的将近10万块钱,没有任何保障。但她要进城的话,没别的选择。况且,就在自己周围,有几百户已经这么干了,还不是相安无事?她愿意赌一赌。

刚一开工,林乙香就被盯上了。罗志康和他的同事到工地上,问谁是户主。请来的工人早被林乙香教好一套说辞:“我们都是在路边被老板叫来的,不认识老板。老板每天晚上来发一次工资。”

林乙香和别的女工一样,裹着蓝色头巾,混在人群里默不做声——老乡传授给她的经验是,土地局只要找不到户主,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罗志康转而问村干部这块地是谁的。村干部打着哈哈:“那块地啊,好像是二队的吧。”

第二次、第三次,林乙香都成功蒙混过关。眼看着要封顶,林乙香心中窃喜——还是老乡传授的经验,只要封了顶,就不归土地局管了,归法院管,法院说拆才能拆。

罗志康和同事又适时而至。这一次,户主还不露面,他们也急了,有人爬上去开始扒房子。

人群中装作看热闹的林乙香眼看建好的房子被扒倒一片,一时愣了,反应过来后,“哇”的一声坐在地上哭了起来——林乙香终于暴露了身份。

游戏的结局,罗志康赢了。他成功找到当事人,立了案,罚了款。

林乙香也赢了。她交了钱,房子顺利封顶。她在城里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

“猫”从未真正赢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