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摄影师占有兵与流水线背后的人

对占有兵这样1990年代外出打工的人来说,最强烈的愿望就是生存。由于当时工厂对工人十分挑剔,他们有时只能通过熟人的帮助得到一个进入工厂的机会,因此对工作异常珍惜,总是担心被开除。而现在的年轻工人,如果被开除,“提着水桶拿着竹席,第二天又能找到一份工作”。

责任编辑:邢人俨

2011年1月5日,广东东莞,电子厂的打工者在更衣室进行工间休息,每次10分钟,上午和下午各一次。 (占有兵/图)

48岁的摄影师占有兵已经在外打工26年。1995年12月,占有兵揣着“打工、赚钱、盖房、娶妻”的念头,乘坐南下的火车来到广东。

他曾对南方的工厂异常向往:在黄土地劳作的父亲翻新房屋没有钱,但是在外打工的邻居没几年便盖了新楼。占有兵还在四川当兵时,在深圳打工的同学写信给他,信中描述:“这里处处是工厂,电线杆也贴着招工广告,每天晚上12点以后,到处灯火通明,工厂旁边什么都有,大排档、杂货店、快餐店、小食堂、书店随处可见。”

退伍后,占有兵在酒店、玩具厂、印刷厂、电子厂打过工,一路从普通的保安做到保安队长、保安主管,甚至管理过三四百名保安。有一年春节回家,占有兵带着双碟VCD、崭新的衣服和两条万宝路,乡亲们夸他“真有出息”。

他总在担心,有一天被炒鱿鱼了怎么办?2003年SARS疫情、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占有兵周围常有工人领到一个信封,里面是当月工资,但第二天就被辞退。

2000年,占有兵在东莞一家有着近万名员工的大型电子厂工作,学会了使用相机。占有兵有时会给工厂办公室的内刊拍照,渐渐地,拍照成了习惯,他所在的长安镇工厂的打工者成了他的拍摄对象。十几年间,从尼康F601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占有兵拍下了上百万张工厂照片。

在占有兵的镜头里,工人面无表情地忙碌在生产线上;也会聚集在小摊前给手机充电、下载电影;在工业区空地上跳舞,观看露天电影、国庆阅兵;打工妹在工厂晚会上走T台;工人排队在公共电话亭给家里打电话……他如此描述工业区:“工业区最大的特点,上班的时间外面空空如也,用餐期间和晚上加班结束后人声鼎沸,广东话、湖南话………三块钱的炒粉、一元钱的包子都能让身体得到补偿。”

2016年,占有兵个展《中国制造》在美国纽约开展。策展人对他感慨:“中国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社会。”“我当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占有兵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中国制造这么有名,但背后的人是怎样的,其实外界知道得很少,特别是流水线和工厂背后人的状态被知道得更少。”

2014年12月31日,广东东莞,纸品厂举办年终运动会,全厂员工听老板讲话。 (占有兵/图)

2012年,占有兵离开工厂,成为一名摄影记者,如今在长安镇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但他的很多亲人仍然在流水线上工作。每天早晚工人聚集的时间,占有兵都会骑车来到附近的工厂,记录工厂和工人的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