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雄辩术

“但是在今晚,因为你们在这一天,在这次选举中,在这个决定性时刻所做的一切,变革终于来到了美国。”

责任编辑:马莉

演讲中,奥巴马没有一次提及自己半非裔的身份,也没有提及他将成为第一个带有非裔血统的美国总统,但他又无处不在提醒他的听众这样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邀请他们在纵深的历史画卷中来共同领悟此时此刻的意义。

 

三个重叠的“假若”
如果还有人对奥巴马的演说才能将信将疑,还有人怀疑一场草根性的群众运动在中产阶级的美国能否真正成功,还有人对激情和希望所能激发的巨大能量怀抱狐疑,那么在11月4日,这个现代世界政治史上举足轻重的日子,所有这些疑虑都得到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这天晚上,笑到最后的是巴拉克·奥巴马。他在芝加哥格兰特公园的获胜演说,既遵循着美国政治文化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沉着坚定地宣告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来临。

就连麦凯恩选举团队的成员,也不得不佩服奥巴马的演说才能,称其为一代人中难得一见的雄辩家。相对于常常是词不达意、强词夺理的小布什,奥巴马口头表达的准确和流畅,无疑令人觉得耳目一新。他最重要的几篇演说都是气势磅礴,节奏分明,言简意赅,既有林肯式的深邃和思辨,也有马丁·路德·金的激情和抑扬顿挫,不仅能感染打动眼前的听众,事后也经得起推敲细读,反复品味。

奥巴马演说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称为三叠法,即用同样的句式、语气或段落,来并置三个相关而又不同的内容,层层推进,一气呵成。这自然远非奥巴马的发明,在希腊神话、圣经故事和童话传说里处处可见,但可以说被他发挥到了极致。他的获胜演说的第一段,便是一个具体例证。“假若还有人在那里怀疑美国是否真是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国度,假若还有人在质疑我们的奠基者的梦想是否依然存活于我们这个时代,假若还有人对我们民主制度的力量半信半疑,那么今晚你得到了一个答案。”

通过这三个重叠的“假若”,奥巴马勾勒出的,实际上是他选举获胜的几层意义:显示出“美国梦”的独特性和普遍价值,肯定他的获胜是对美国政治文化传统的继承而不是离异,同时重申大选赋予他的体制上的合法性和权威。这三个假设的怀疑者,既可以是国外对美国的批评者,也可以是国内对奥巴马的诋诽者。奥巴马此处强调的“我们民主制度的力量”,显然不同于小布什处心积虑四处兜售的“民主”,而是民主制度在美国的坚实稳定。

在接下来的三段里,奥巴马用几乎同样的句式,一步紧似一步地阐述是谁提供了这样一个无可置疑的答案:是热情的选民,不分男女、贫富、种族、信仰和党派的选民,是那些毅然抛弃成见和冷漠的选民,是那些第一次拿起选票的选民。在这里,奥巴马一方面必须强调他代表的变革和新气象,因为这是他竞选的基本承诺,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把这场规模空前的大选描写成一场革命或者是改朝换代。他既要提醒国内的选民一个新的时代确已来临,又要告诉国际社会和那些狐疑观望者,美国依然是美国,不仅没有被颠覆,反而更加辉煌。换言之,奥巴马在这里遵循的是“对内民主对外集中制”:“这一次必须不同于以往”,但&ld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