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乘科技之美

近年来,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数字化转型,产品和工具应用日益丰富,金融服务的效率和风控能力大幅提高。科技让金融插上了翅膀,移动支付使网上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数字信贷使小微企业、个体户的贷款更加便捷。保险公司在人员招聘培训、远程认证、产品销售等关键环节实现了线上化。同时,金融科技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过程中也大显身手,线上办、掌上办、在家办等“非接触式”确保金融服务不断线,极大提高了金融服务时效。

在金融机构拥抱科技的同时,不少科技互联网公司也大踏步迈进金融领域。科技公司的创新精神实属难能可贵,但是“摸着石头过河”也遇到诸多“水土不服”。金融监管部门不得不再三强调,金融创新要有底线,必须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行!我们从监管的表态中读出,金融的核心关键是风控,核心职能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创新都不得与之背道而驰。

相较于互联网公司由下而上“草根”创新,以科技和补贴手段抢占流量市场的打法,传统金融公司在创新上更注重自上而下的全局式创新,强调底线规矩以及对金融服务品质的升级。以中国平安为例,平安的金融创新一直以金融为本,科技为术,模式更加稳中有进,其愿景是要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型个人金融生活服务集团。 

正值平安发布2020年业绩报之际,我们透过其业绩内容,来看看平安是如何推动金融创新的。

积跬步,兴科技

平安一直注重对自身科技实力的积累。

早在2008年,平安便将科技纳入到公司的发展战略中,提出“科技引领金融”的战略,十多年间,一直不断强化科技实力,到如今已拥有近11万名科技从业人员、超3700名科学家的一流人才队伍,8大研究院57个实验室。

伴随而来的是科技的累累硕果:

截至2020年12月末,平安科技专利申请数累计达31,412项,较年初增加10,029项;位居金融科技、数字医疗专利申请榜单全球第一位,位居人工智能、区块链专利申请榜单全球第三位。

科技武装下的平安,会迸发出怎样的巨大能量?

以科技,强主业

科技只有与业务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价值。

如何将技术深入到业务逻辑的骨髓里,平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平安对内深挖业务场景,强化科技赋能,助力实现降本增效、风险管控目标,打造优质产品,提升获客,增加营业收入。

公司经营方面,以平安的年报发布时间为例,本次年报发布时间是在2月3日,是沪市第一家披露年报的公司,相较于大多数险企提前了两个多月。平安的年报提速工程是数据化经营提升企业效率的一大体现,这背后自然有强大的科技实力作为支撑。

客户服务方面,在科技的加持下,平安保险业务的线上承保、一键理赔、银行证券业务的线上服务早已常态化。以产险为例,车险特有的智能化查勘、闪赔服务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报案、查勘、维修都可以在线上操作完成。作为一名曾亲历车险出险的平安客户体验深刻,线上化服务主动为客户筛除掉“繁文缛节”,做到无纸化,少跑腿。

这样的体验几乎融入到了平安金融服务的方方面面:

寿险在行业内首创“智能预赔” 服务,缓解客户就医的经济压力,累计预赔款超2.6亿元。产险推出“一键理赔” 服务,已有超234万客户体验“平安好车主”APP “一键理赔” 报案。平安银行推出零售业务SAFE智能反欺诈系统,自上线以来累计防堵欺诈损失超24亿元。 

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平安更是搬出了科技的“十八般武艺”,将办公和服务转移到线上,保证了疫情期间工作不断档,服务不打烊。

金融在科技的催化下,不断突破时间的桎梏和空间的限制,提升金融的服务品质,让金融服务更有温度。

搭生态,助金融

科技不仅提升了金融服务的竞争力,还在不断拓展金融生活的服务边界。

自2018年提出“金融+生态”战略以来,平安一直不断探索这一战略模式,运用科技搭建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智慧城市的新服务生态,旨在通过生态建立用户入口打造生活场景,通过多元化服务提升客户粘性,为金融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最终形成以金融为核心的金融生态服务闭环。

平安“金融+生态”战略得以在2020年进一步深化和巩固:

截至2020年12月末,个人客户数达2.18亿,较年初增长9.0%;全年新增客户3,702万,其中36.0%来自集团生态圈的互联网用户;客均合同数2.76个,较年初增长4.5%;互联网用户达5.98亿,较年初增长16.0%。

以平安的医疗健康生态圈为例,近四年来,每年新增金融客户中约15%至20%来自医疗健康生态圈。在平安2.18亿金融客户中,有61%的客户同时使用了医疗健康生态圈提供的服务。

平安的生态正在不断为金融拓展业务边界,让金融走向生态,生态反哺金融。

以服务,惠行业

当科技作为一种成熟技术(应用科技)面向行业开放时,将会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角色。

得益于长期的积累和应用,平安将金融服务行业专业知识与领先科技融合,对外输出服务,助力行业提高服务效率、赋能经营管理。

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账通承担起金融科技服务出海的重要角色:

截至2020年12月末,金融壹账通累计服务639家银行、102家保险类机构,覆盖国内100%的大型银行、98%的城商行、46%的寿险公司和62%的产险公司,并通过这些机构触达数以亿计的终端客户。

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体系是一项全社会系统工程,金融科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效率、加快进度、降低服务门槛。比如,由金融壹账通参与打造的粤港澳组合港项目服务平台,可以贯穿大湾区港口、海关、物流、企业、金融贸易全流程,是大湾区首个互联共享区块链网络,实现了 37 个港口监督协同一体化通关。

不止于国内,平安的金融科技正在不断走向世界:

2020年,金融壹账通与境外20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合作关系;投身“金融新基建”;旗下虚拟银行在香港正式开业。

从业务出发,走向行业,以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相信这不仅是平安发展金融科技的方向,也是未来金融的方向。

结语

概括平安的金融创新模式——持续积蓄内生力量并不断向外辐射,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打造和升级多层次的金融形态。

智慧金融:磨砺自身科技实力,打造领先的金融运营及服务模式。

生态金融:运用领先科技发展新服务生态,为金融创造更多消费场景。

普惠金融:整合成熟的应用科技对外开放,输出智慧化解决方案,赋能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

如何运用科技挖掘出金融的更大潜能?也许平安给出了有参考价值的答案——让金融乘科技之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