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一次别离:读陈栩《难中竹报》

(本文首发于2021年3月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陈栩更为人熟知的别号是“天虚我生”,清末民初著名的鸳鸯蝴蝶派作家。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是一名实业巨子。

手边一卷《难中竹报》,是八十四年前杭州人陈栩的家信集,“难”即爆发不久的全民抗战。“八一三”事变中,他的“无敌牌”牙粉厂在日军轰炸下半成焦土。春申一役,民族工业损失至为惨烈,六大化学工厂——包括陈栩以毕生心血营建的日化产业“家庭工业社”在内——全部被毁,其余纺织、印刷、玻璃、卷烟、面粉等厂之损失更无法数计。

五十九岁的陈栩与长子小蝶携所余资产半数,在一个“风黑雨琅”的清晨诀别家人,单车走芜湖至汉口。稍事整顿,即应国民政府“筹建战时工业”之召,转徙西南,“凡过汉、渝、滇,皆设家庭工业社分厂”。除了带来时髦的上海技术,他亦随方就圆,利用当地物产,改良、制造出四川连纸、井盐碳酸钙镁等。小蝶以外,季弟陈蓉轩、侄子陈祖恩、门人李少光是他的膀臂。虽艰屯备历,一部“西南创业史”算是斐然成章:“‘无敌牌’西南货竟赖分厂自给不竭云”。与此同时,夫人朱恕带着女儿小翠、幼子次蝶、两媳娴君诒美及几个孙辈孩儿,连同长他两岁的老姊姊,一大家子坚壁相守于沪上。“在乱离中过三百余日,二万余里”,一面还要勉力生产,天知道,他是怎样腾出双手和心情,写出了五十五封信。

陈栩,更为人熟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