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利益掺入国内油价无解

油价涨,炼油亏;油价跌,聚烯烃、塑料、聚氯乙烯等化工产品亏。石油巨头有没有不亏不补的时候?

责任编辑:蔡军剑

发改委与财政部到底有没有确切的数据、足够的手段来统筹石油巨头的盈亏平衡?政府部门是石油巨头家里开的吗?他们的立场能够中立吗 

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使央企非市场化的负面作用显露无遗。

全球经济下行,国际油价随之崩落。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价格从7月份的最高价每桶147美元,直线坠落至目前的每桶55美元左右,已属破位下行,而国内只闻降价风,却无实质行动,甚至没有为表明自身市场化属性的象征性降价。据说是因为中石油、中石化尚未弥补前期油价高涨时的亏损。

成品油的消费者在为不当投资埋单。高涨时买油导致油品价格下跌时库存品价值下降,中石油、中石化巨亏。不过,两个月的滞后期已过,12月调价已当其时;另一方面,中石油、中石化前两年利用融资大举扩张化工产能,从2003年10月开始至今,整整5年化工业高速发展期,化工业每年销售收入增长30%-35%,利润在25%左右。明年,国内中石油、中石化有5套乙烯装置密集建成投产,预计2009年建成投产的乙烯装置中,有3套来自中石化,总产能共计300万吨/年,包括福建、天津的两个合资项目。经济下行期,乙烯等化工产品供过于求,中石油、中石化被深套。

油价涨,炼油亏;油价跌,聚烯烃、塑料、聚氯乙烯等化工产品亏。石油巨头有没有不亏不补的时候?

两大石油巨头出于企业利润考虑,当然不愿在油价下跌时接轨。由此导致南部沿海红油走私回潮,据海关数据,10月份我国成为柴油净出口国,部分城市成品油价暗降,可见油价死扛不降,从根本上违背了市场供求规律。

那么管价格的发改委和曾经给中石油、中石化补贴的财政部又是什么态度呢?因弥补高油价下的炼油亏损,中石化今年第三季度获得了117亿元的财政补贴,而国际油价回落,原油加工已摆脱亏损,国家这时不可能再给石化企业补贴。由于中石油、中石化前三季度炼油亏损1000亿元左右,国家发改委延缓成品油调价时间,减少石化企业的亏损。事实上,财政部是用纳税人的钱替中石油、中石化的错误决策埋单。4个月前,国内石化企业购进了大量石油和相关衍生品,4个月后,石油和相关衍生品回落,“昂贵”的石油成了石化企业的软肋。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全行业亏损企业达4360家,亏损面14.9%,同比扩大0.4%;企业亏损额达1605.95亿元,同比增长605.6%。

财税收入下降与经济下行,导致政府无力对中石油、中石化实行巨额补贴,用消费者的钱暗补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我们有理由质疑,发改委与财政部到底有没有确切的数据、足够的手段来统筹石油巨头的盈亏平衡?政府部门是石油巨头家里开的吗?他们的立场能够中立吗?

消费者有自己的算法,国家迟一天下调油价,消费者要多掏3亿元。有媒体用当前油价减去2006年国际原油油价(60美元/桶)的方式,计算出国家“跟涨不跟跌”造成的消费者损失,但炼厂人士不认可这一算法。认不认可在其次,用消费者的钱弥补以往亏损与决策损失是事实。

油价中掺入了石油巨头的利益,如果发改委、财政部不站在中立立场,那么,无论油价涨跌,消费者的权益将永远受到侵害,油价永远不可能跟随市场,而只能跟随部门利益的脚步起舞。

(作者为财经评论员)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